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其二)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

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真正的生命已经超越了死亡,对外在的追求变得空洞无物。
仍然保留着对名誉的执着,就像满树的文字,仿佛书写着天空的秘密。

注释

真人:指修炼得道的人,超越常人。
不死:超越生死,达到长生不老的境地。
外慕:对外界物质或名利的追求。
堕:陷入,沉溺。
空虚:指心灵上的空洞和无意义。
犹馀:仍然留存。
好名:喜好名誉,追求名声。
意:意愿,执着。
满树:形容数量多,遍布树上。
天书:神秘的符号或寓意深远的文字,比喻天空的秘密。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表达了对道家思想中的“真人”即修炼成仙者之尊崇,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空虚无常有一种超然的理解。"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则是说尽管身处尘世,但心中仍怀抱着高洁的名节和理想,将这些精神追求比喻为像道士用篆文字写成的符篆一样神圣和庄重。

诗人通过这样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寄托。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是苏轼深厚文学功底和高超艺术造诣的体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再和马图

我年十五游关西,当时惟拣恶马骑。

华州城西铁骢马,勇士十人不可羁。

牵来当庭立不定,两足人立迎风嘶。

我心壮此宁复畏,抚鞍蹑镫乘以驰。

长衢大呼人四走,腰稳如植身如飞。

桥边争道挽不止,侧身逼坠壕中泥。

悬空十丈才一掷,我手失辔犹攒蹄。

回头一跃已在岸,但见满道人嗟咨。

关中地平草木短,尽日散漫游忘归。

驱驰宁复受鞭策,进止自与人心齐。

尔来十年我南走,此马嗟嗟入谁手。

楚乡水国地卑污,人尽乘船马如狗。

我心未老身已衰,梦寐时时犹见之。

想图思画忽有感,况复慷慨吟公诗。

达人遇境贵不惑,世有尤物常难得。

宁能使我即无情,搔首长歌还叹息。

形式: 古风

再寄

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

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

先生神貌独宛然,但觉岩岩瘦而实。

有如霜露入秋山,扫除繁蔚峰峦出。

自言近读养生书,颇学仙人饵芝朮。

披寻图诀得茯苓,云是松间千岁物。

屑而为食可不饥,功成在久非仓卒。

上侔金石免毒裂,下比草木为强崛。

涓涓漱纳白玉津,鍊以真元纳之骨。

神仙自是人不知,岂为难求废其术。

我闻公说心独嗟,欲问太虚穷恍惚。

奈何不使被金朱,乃俾枯槁思岩窟。

又观世事不可常,倚伏谁能定于一。

终身轩冕亦何赖,况有朝升而暮黜。

何如端坐养形骸,寿考康宁无夭屈。

乃知岂即非良图,却笑儿曹嗜糠籺。

青衫弟子昔受经,赋分羁穷少伦匹。

自知无命作公卿,颇亦有心穷老佛。

但思饱暖愿即已,妄意功名心实不。

终期策杖从公游,更乞灵丸救衰疾。

形式: 古风

农妇

耕田衣食苦不足,悠悠送子长河曲。

同行不可别未忍,日暮河边仰天哭。

男儿从军薄妻子,妇人随夫誓生死。

封侯佩印未可知,不道沙场即为鬼。

形式: 古风

刘壮舆是是堂歌

读堂中之书兮,以致子之眠。

饮堂中之酒兮,以休子之言。

是非杂然于子之耳兮,付庭中之叹蚓,与夫木上之鸣蝉。

庶几养生而保和兮,穷子之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