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孝廉淮西觐省

离袂翠华满,晨羞欲早行。

春风生楚树,晓角发隋城。

野霭湿衣彩,江鸿增客情。

征途不用戒,坐见白波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离别时衣袖沾满清晨的露珠,早餐后便要匆匆踏上旅程。
春风拂过楚地的树木,清晨的号角在隋城响起。
田野间的雾气打湿了衣裳,天空中的雁群让旅人倍感思乡之情。
旅途无需太多防备,静坐着便能看见江水变得清澈。

注释

离袂:离别时的衣袖。
翠华:指帝王的仪仗,这里形容衣饰华丽。
晨羞:早晨的餐食。
早行:早早地出发旅行。
春风:春天的风。
生楚树:吹拂楚地的树木,楚地代指南方地区。
晓角:清晨的号角声。
隋城:代指古代城市,隋为朝代名,这里泛指出发的城市。
野霭:田野间的雾气。
湿衣彩:打湿了衣裳的颜色,也指湿润了衣物。
江鸿:江面上飞行的大雁。
增客情:增加了旅客的思乡情感。
征途:远行的路途。
不用戒:不需要太多的警惕或担心。
坐见:静坐着就能看见。
白波清:江水波浪翻滚,显得清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忧伤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开篇“离袂翠华满,晨羞欲早行”两句,通过衣衫上的翠绿花纹和清晨的羞涩,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接着,“春风生楚树,晓角发隋城”两句,以春风吹拂楚地之树和早晨隋城里的角声,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而又有点萧索的氛围。

“野霭湿衣彩,江鸿增客情”两句,则通过外在环境——野外的细雨濡湿了行人的衣衫,以及江边传来的鸿雁叫声,深化了游子的愁绪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最后,“征途不用戒,坐见白波清”两句,表明尽管旅途中无需刻板守时,但在静坐中仍能感受到那流动的清澈河水,这也许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安慰。

整首诗语言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送契上人游扬州

西陵古江口,远见东扬州。

渌水不同泛,春山应独游。

寻僧白岩寺,望月谢家楼。

宿昔心期在,人寰非久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

江寺名天竺,多居蹑远踪。

春帆依柳浦,轻履上莲峰。

禅子兼三隐,空书共一封。

因君达山信,应向白云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皇甫侍御曾还丹阳别业

云阳别夜忆春耕,花发菱湖问去程。

积水悠扬何处梦,乱山稠叠此时情。

将离有月教弦断,赠远无兰觉意轻。

朝右要君持汉典,明年北墅可须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重钧上人游天台

渐看华顶出,幽赏意随生。

十里行松色,千重过水声。

海容云正尽,山色雨初晴。

事事将心證,知君道可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