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注释

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
推: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虚名。
朝回:上朝回来。
典:押当。
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花落的景象,诗人借此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刻,是一篇典型的咏春诗。

"一片花飞减却春" 这句直接点出了主题——春天即将过去,花瓣纷飞,带着时间流逝的哀愁。而 "风飘万点正愁人" 则从视觉和听觉上增强了这种感受,万点花瓣随风飘散,更引发人们对生命易逝的忧虑。

接着,诗人提出面对美好而短暂的事物,不应有所保留。"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在美好的东西即将消逝时,我们应该毫无保留地欣赏和享受,而不应因担忧而有所节制。

下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描述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小屋坐落在江畔,周围是美丽的自然景色,而 "花边高冢卧麒麟" 则是对这个环境中隐藏着的历史文化的联想,这里或许有着古人的陵墓和传说中的神兽。

最后两句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是诗人的人生哲学。面对无常的人世间,诗人主张应深刻体会自然界的真理(物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态度,即追求现实中的快乐,不应被虚幻的名声所束缚。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观念。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