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五十三)

此生已信付寒灰,物外惊疑何处来?

自是禅心死未尽,尚留俗相与人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其五十三)》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禅悟以及世俗社会关系的独特见解。

首句“此生已信付寒灰”,诗人以“寒灰”比喻生命的消逝和无常,暗示自己对人生已经持有超然的态度,将生命视为一种自然的消亡过程,不再执着于物质的存在。这种态度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万物皆空的思想。

次句“物外惊疑何处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起源的疑惑,以及对于超脱世俗之外的神秘存在的好奇与敬畏。这里的“物外”不仅指物理世界的边界,更可能象征着精神或心灵的超越领域,诗人似乎在探索生命与存在的更深层面。

第三句“自是禅心死未尽”,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性。尽管他已对生命持有超然的态度,但“禅心”中的某些东西并未完全消散,暗示着即使在追求禅悟的过程中,也难以彻底摆脱世俗情感和欲望的影响。这反映了禅宗中“悟而未尽”的概念,即在悟道的同时,仍需不断修行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一句“尚留俗相与人猜”,则点明了诗人对自身形象和社会角色的反思。即使在内心深处追求超脱,但外在的“俗相”——即世俗社会赋予的身份、行为和形象——仍然存在,并且可能被他人解读和猜测。这既是对个人身份认同的探讨,也是对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中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禅悟过程以及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我认知和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507)

钱澄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字:饮光
  • 籍贯:晚号田间老
  • 生卒年:1612~1693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其五十四)

望去山腰一缕烟,到来钟梵肃诸天。

道人已习头陀行,为乞蓑衣与种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行路难(其五十五)

朝搥钟磬礼袈裟,惭愧男儿始出家!

胡跪阶前求剃草,可能选佛似丹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行路难(其五十六)

招寻有伴入松关,我自栖山尔自还。

别后望云无过念,团瓢只在数峰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行路难(其五十七)

自是多生风障深,才抛稚子又关心。

出山送尔寻舟去,指与江头枫树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