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冬至》诗,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的自然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天时人事不难量,消尽群阴又一阳”,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冬至这一节气的自然规律,即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阴冷之后,新的生机正在悄然萌发,象征着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新希望与转机。这里的“一阳”指的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标志着冬天最寒冷的日子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接着,“千里家山凭梦到,数茎白发为愁长”两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诗人身处异地,只能通过梦境寄托对家乡的思念,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头上的白发也逐渐增多,引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空间的遥远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无奈。
“老来度日惟经卷,病后关心祗药方”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在年老体衰之后,他每日的生活围绕着经书和药物展开,既是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对健康与生命的关注。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衰老与疾病时的平静与接受,同时也流露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最后,“六十之年今过五,不须苦死问行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阶段的感悟。在经历了五分之一个六十年的人生后,他意识到不必过分忧虑未来的去向,而是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生活。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态度。
综上所述,《冬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衰老、疾病以及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