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慧寺

遍寻真迹蹑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

上界不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

岩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手栽。

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我遍寻古人的真迹,踏过长满莓苔的小路,世间纷扰都抛诸脑后,我不忍心回头。
那高高在上的世界,如今不知消失何处,而西方的天边仿佛移至眼前。
岩石前的芍药,是药师亲手种植,山岭上的青松,似佛手般姿态。
还有一种景象常人未见,那就是半空中盛开的白莲花。

注释

遍寻:到处寻找。
真迹:古人留下的遗迹。
莓苔:覆盖苔藓的地面。
世事:世间的事情。
回:回头。
上界:极高的地方,通常指天堂或理想世界。
西天: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中象征净土。
此间:这里,指现世。
岩前:岩石前面。
芍药师:古代对草药医生的尊称。
亲种:亲自种植。
岭上:山岭之上。
佛手:佛手柑,因其形状像人的手而得名,此处可能象征佛的智慧。
栽:种植。
一般:平常。
人不见:不被人常见到。
白莲花:象征纯洁和高雅的花。
半天:天空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真慧寺寻找佛法真迹的情景。开篇“遍寻真迹蹑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间的无常和对佛法真理的渴望与追求。"上界不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则是诗人心中的西方净土降临于现世的美好愿景。

接下来的两句“岩前芍药师亲种,岭上青松佛手栽”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和谐图景,其中“师”指的是菩萨或佛陀,而“佛手栽”的青松则象征着佛法的坚固与长存。

最后,“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表现了诗人对于那些未能领悟真理之人的惋惜,以及对那些已经开悟者如同白莲花一般在精神世界中高扬的赞美。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佛教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与觉醒的主题。

收录诗词(28)

裴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 字:中立
  • 籍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 生卒年:765年-839年4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窦七中丞见示初至夏口献元戎诗辄戏和之

出佐青油幕,来吟白雪篇。

须为九皋鹤,莫上五湖船。

故态君应在,新诗我亦便。

元侯看再入,好被暂流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满城驰逐皆求马,古寺闲行独与君。

代步本惭非逸足,缘情何幸枉高文。

若逢佳丽从将换,莫共驽骀角出群。

飞控著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中书即事

有意效承平,无功荅圣明。

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

道直身还在,恩深命转轻。

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白日长悬照,苍蝇谩发声。

高阳旧田里,终使谢归耕。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中和节诏赐公卿尺

阳和行庆赐,尺度及群公。

荷宠承佳节,倾心立大中。

短长思合制,远近贵攸同。

共仰财成德,将酬分寸功。

作程施有政,垂范播无穷。

愿续南山寿,千春奉圣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