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红芳暗落碧池头,把火遥看且少留。
半夜忽然风更起,明朝不复上南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优美的春夜景象,诗人在夜色中观赏着春天的红花,同时也在回味着与友人的聚会。开篇“红芳暗落碧池头”一句,便设置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这里的“红芳”指的是春天的红色花朵,它们在碧绿的水塘边上缓缓地飘落,营造出一种柔和美丽的氛围。
紧接着,“把火遥看且少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珍惜。古代没有现代的照明设备,所以“把火”通常指的是蜡烛或灯笼。在这里,诗人通过观察火焰来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并且因为夜深了而希望朋友能稍留不急匆匆告别。
然而,“半夜忽然风更起”一句,却突然带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半夜时分,风竟然更加猛烈地吹拂过来,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现象,也许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波动或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最后,“明朝不复上南楼”则表达了诗人一种无奈的情绪。这里的“南楼”很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代表了一次愉快的聚会或者美好的记忆。而诗人说“明朝不复上”,意味着他预感到了某种东西即将离去,不再有机会重返那个地方,重温那份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时光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深刻感悟。
不详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年过潘岳才三岁,还见星星两鬓中。
纵使他时能早达,定知不作黑头公。
沉痾矌十旬,还过直城闉。
老马犹知路,羸童欲怕人。
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
许国将何力,空生衣上尘。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
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
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
墙下长安道,嚣尘咫尺间。
久牵身外役,暂得病中闲。
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
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