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墙下长安道,嚣尘咫尺间。
久牵身外役,暂得病中闲。
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
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温在一个冬日因病不能外出,静坐在家中的情景。开篇“墙下长安道,嚣尘咫尺间”两句,通过对长安街道上尘土飞扬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寂寞与孤独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因病不能外出的状态。
“久牵身外役,暂得病中闲”表明诗人平时忙碌于外界之事,现在则因为生病而获得了一段难得的清净时光。这里的“久牵身外役”显示了诗人的生活压力,而“暂得病中闲”则是对这次意外休息的一种自我安慰。
接下来的“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在家中的情感体验。诗人背向充满朝阳的窗户,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同时对那些归巢的暮鸟感到怜悯。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的同情心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感悟。
最后,“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则描绘了诗人居所的位置及其周遭环境。这里的“吾庐”指的是诗人的家宅,而“南有白云山”则是对其居住地理位置的一种描述,也许是在强调自己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整首诗通过静谧而深远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烦恼、与自然和解的生活态度。诗人在病中寻得片刻宁静,不失为一份难得的精神寄托。
不详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
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
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未用且求安,无猜也不残。
九天飞势在,六月目睛寒。
动触樊笼倦,闲消肉食难。
主人憎恶鸟,试待一呼看。
息驾非穷途,未济岂迷津。
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
雪霜自兹始,草木当更新。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