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邮寄孙君孚

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

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

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

美人游不归,一笑谁当供。

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

我行忽失路,归梦山千重。

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从。

卷野毕秋穫,殷床闻夜舂。

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醲。

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翻译

过了淮河,风清爽无比,洗净了尘埃和疲惫。
水边树木逐渐繁茂,茭白和菖蒲混杂其中,如同游动的龙。
可惜夜晚的合欢花,青色枝头绽放着红色的绒球。
美人游玩不愿归,谁来陪她欢笑呢?
故乡究竟在哪里?我已经停下手中的活计,亲手种下松树。
我在旅途中迷失方向,归乡的梦穿越重重山峦。
听说你拥有靠近城墙的土地,两顷田地收入颇丰。
田野里的庄稼秋收完毕,夜里还能听到舂米的声音。
生活多么快乐,无需忧虑,有社酒和浓厚的粥面。
做官在外难道不好吗?但别让自己贪求过多的高位。

注释

尘埃:灰尘。
菰蒲:水生植物,如茭白和菖蒲。
夜合花:一种夜间开花的植物。
一笑:欢笑。
负郭:靠近城墙的土地。
横从:广大的田地。
殷床:响亮的舂米声。
醲:浓厚。
千钟:极高的官位或财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开篇"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通过淮河的清风,洗净了心灵上的污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接着"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更深入地描绘了一种幽静而生动的山林之境。

中间部分"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写的是夜晚开放的花朵,在清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和色彩,是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捕捉。紧接着"美人游不归,一笑谁当供",则是在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

后半部分"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通过对故园位置的追问,以及自己已经开始种植松树的行为,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自给自足的心态。"我行忽失路,归梦山千重"则是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游走,心向往着那远离尘世的山林。

最后一段"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从。卷野毕秋穫,殷床闻夜舂",通过听闻朋友也有归隐之意,以及对田园劳作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简单生活的珍视。而结尾"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醲。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则是在抒发一种超然物外、无忧无虑的情怀,同时也在反思官场生涯与田园生活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长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以及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余吹散千峰云。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