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萧渊少府卷

君先大夫临终时,梦中尝赋晓寒歌。

骑龙跨鱼不是诞,直对上帝传吟哦。

才如李贺天亦少,宜其在世尤难多。

文章父子不相似,君今平易祖袭那。

铜铁锦褧各有用,高下安得与等科。

大都精意与俗近,笔力驱驾能逶迤。

野雉五色且非凤,知时善鸣鸡若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当你的祖先即将离世时,他曾在梦中写下《晓寒歌》。
驾驭龙和鱼并非无稽之谈,他直接面对上帝,吟咏诗歌。
他的才华如同李贺般稀有,世间少有如此才情。
他的文章与父亲不同,如今的风格平易近人,与继承的传统有何相似之处呢?
铜、铁、锦绣都有其用途,怎能同等评价高低呢?
他的作品大体上贴近世俗,但笔力深厚,行文曲折有致。
野雉虽色彩斑斓,但凤凰才是真正的吉祥象征,那么善于鸣叫的公鸡又如何呢?

注释

临终:即将去世。
赋:创作。
诞:荒诞不经。
上帝:这里可能指精神上的至高存在。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著称。
宜:应当,合适。
平易:通俗易懂。
袭:继承。
铜铁:比喻不同的才能或风格。
等科:同等的评价标准。
精意:精髓之意。
逶迤:曲折连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对友人萧渊少府卷的回应,通过对萧渊父亲临终遗志的想象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表达了对萧渊及其家族文学传统的独特见解。首联提到萧渊父亲的梦境,暗示其对后代有高期待;颔联以龙鱼之说,赞美萧渊的非凡才情,认为他不拘常套,直接继承了上天赋予的吟咏才能。颈联将萧渊与唐代诗人李贺相提并论,强调他的稀世才华;接着指出父子间文章风格虽异,但各有千秋,萧渊的平易近人自有其价值。

尾联通过比喻,说明作品的价值并非单一评判,如铜铁锦褧各有其用途,不能简单比较高低。最后以野雉与凤凰、鸣鸡与知时的对比,寓言性地表达出萧渊的才华虽然未尽显华丽,但同样值得肯定,因为他懂得适时展现自己的才能。整首诗语言流畅,富有哲理,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

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

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

屈原作离骚,自哀其志穷。

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

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

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

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

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

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

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

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

然古有登歌,缘辞合徵宫。

辞由士大夫,不出于瞽矇。

予言与时辈,难用犹笃癃。

虽唱谁能听,所遇辄瘖聋。

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

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

聊书类顽石,不敢事磨砻。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答韩六玉汝戏题西轩

吾轩今于水,吾居易为足。

谁与哦其间,风窗数竿竹。

虽无泉石清,尚不愧茅屋。

所乐违俗暄,此趣大已熟。

形式: 古风

答新长老诗编

江东释子多能诗,窗前树下如蝉嘶。

朝风暮月只自老,建安旧体谁攀跻。

唯师独慕陶彭泽,奇迹仍收王会稽。

此焉趣尚已不浅,更在措意摩云霓。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于旧矣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