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内子王华姜(其二)

阿母年七旬,哭汝声摧裂。

当食不能餐,喉间日哽咽。

念尔万里身,艰难历胡越。

暑雨及祁寒,驰驱不暂辍。

关中积高府,风气多惨冽。

我性不能寒,疏理畏风雪。

鹧鸪向日飞,桂华以冬发。

自返南州来,中怀少郁结。

汝亦乐土风,所愁独炎热。

海氛多毒淫,腹痛成夭折。

仓皇医未来,瞥已电光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内子王华姜》之二,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哀悼之情。诗中通过描述阿母在失去女儿后悲痛欲绝的情景,以及对女儿生前经历的艰难与不幸的回忆,展现了对亡者的怀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首句“阿母年七旬,哭汝声摧裂”,开篇即点出阿母年老体衰,因女儿去世而悲痛至极,声音都为之破碎,形象地描绘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接着,“当食不能餐,喉间日哽咽”两句,进一步表现了阿母因悲伤过度而无法正常进食,喉咙里似乎被什么东西堵塞,难以言语,生动地刻画了悲痛到极致的状态。

“念尔万里身,艰难历胡越”则转而回忆起女儿远行他乡,历经千辛万苦的生活情景,体现了对女儿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怀念。接下来,“暑雨及祁寒,驰驱不暂辍”描述了女儿在极端天气下仍坚持前行,不辞劳苦,展现了她的坚韧与毅力。

“关中积高府,风气多惨冽”、“我性不能寒,疏理畏风雪”两句,通过对比自己与女儿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女儿所处环境的担忧和对自身无法为女儿提供更好生活条件的遗憾。最后,“鹧鸪向日飞,桂华以冬发”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反衬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自返南州来,中怀少郁结”则表明女儿从南方归来,内心虽有忧郁,但相对平静。然而,“汝亦乐土风,所愁独炎热”一句,却揭示了女儿在乐土生活中的唯一忧虑——炎热的气候,预示着她最终因疾病而逝去的命运。

“海氛多毒淫,腹痛成夭折”描述了女儿因环境恶劣而遭受疾病折磨,最终因腹痛而夭折的悲剧结局。“仓皇医未来,瞥已电光灭”则表达了对女儿病重时未能及时得到救治的遗憾,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奈和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阿母对女儿的思念和对女儿生前遭遇的回忆,深刻地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哭内子王华姜(其三)

炎州虽烟瘴,珍果足娱子。

子慕离支浆,能令颜色美。

可怜未及餐,仓卒归蒿里。

自作翡翠钗,自剪蒲桃绮。

簪服几何时,弃捐箧笥里。

汝生既柔脆,汝病复不已。

水土不相宜,卑湿损年纪。

家贫药饵少,夭枉非天理。

痛酷五中崩,我罪伊何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哭内子王华姜(其四)

皇天何不仁,不念鞠子哀。

不念我君姑,白发方摧颓。

魂魄今越散,逢祭时一来。

我魂在姑前,朝见姑泪涟。

我魂在夫侧,暮闻夫叹息。

稚女未成人,殡宫日匍匐。

我欲乳遗孤,鬼伯相摧逼。

儿寒姑与衣,儿饥姑与食。

劳苦今惟姑,姑将无气力。

谁割我孝慈,皇天不与直。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五)

汝魂毋飞扬,万里随悲风。

汝父为国殇,精爽在榆中。

汝兄亦殉死,黄口为鬼雄。

游魂尚未变,白骨可相从。

汝生不识父,死后见形容。

桓桓大将军,苦战黑山戎。

左手挽人头,右手持秦弓。

须髯怒尽磔,流血被体红。

黄云野莽荡,阴气横苍穹。

前有无定河,后有赫连宫。

父子惊相持,恸哭何时终。

形式: 古风

哭内子王华姜(其六)

汝魂复何之,汝母在朝那。

生时命奇薄,夫死矢靡他。

孤女藐始孩,提抱出干戈。

伶俜未亡人,被发奔风沙。

汝小既偏孤,汝大又无家。

自汝失天只,骨肉成土苴。

泉下今相遭,烦冤诉无涯。

长城土惨裂,黑水冰峨峨。

严风纵横起,吹汝魂无多。

朝随转蓬飞,暮逐惊沙过。

边地虽故乡,阴寒谁奈何。

母子魂来归,归我罗浮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