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季行肯堂

天地有常运,成功须四时。

敛藏苟不至,生养犹浪施。

而况结夏屋,岂伊一人为。

向非来者贤,俯仰成弃基。

余氏本望族,旧业祖所贻。

流光被累叶,衍也复嗣之。

华堂小荒茀,新筑俄翚飞。

老木傲风烟,脩篁拂云霓。

连峰累奇石,一镜开清池。

窗閒编简横,门外尘鞅希。

封胡几男子,晨夕相追随。

步趋朱与张,谈笑书与诗。

宁复绮纨习,所期君子归。

青桐韩家树,丹桂窦氏枝。

它年定俪美,吾言岂君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余季行肯堂的庄园,通过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象和庄园的精心营造,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承。诗人以“天地有常运,成功须四时”开篇,强调了自然规律与成功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敛藏苟不至,生养犹浪施”表达了对庄园管理的重视,强调了收成与培育的重要性。

接着,“而况结夏屋,岂伊一人为”,诗人赞美了庄园的建筑之美,指出这不是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而是家族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向非来者贤,俯仰成弃基”表达了对贤者的尊敬,认为正是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才使得庄园得以建立并传承下去。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庄园的景色:“余氏本望族,旧业祖所贻。流光被累叶,衍也复嗣之。”强调了家族的荣耀和历史的延续。接着,通过“华堂小荒茀,新筑俄翚飞”描绘了从荒芜到繁华的转变,展现了家族的兴盛。

“老木傲风烟,脩篁拂云霓”则以老树和修竹的坚韧与高洁,象征着家族的精神品质。“连峰累奇石,一镜开清池”描绘了庄园的自然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窗閒编简横,门外尘鞅希”表现了庄园内宁静的学习氛围,以及外界的喧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知识与智慧的珍贵。“封胡几男子,晨夕相追随。步趋朱与张,谈笑书与诗”描绘了家族子弟在庄园中的生活,他们勤奋学习,谈笑风生,充满了文化气息。

“宁复绮纨习,所期君子归”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希望家族子弟能够超越物质的束缚,成为真正的君子。“青桐韩家树,丹桂窦氏枝。它年定俪美,吾言岂君欺”则以具体的植物形象,预示了家族未来的美好前景,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余季行肯堂庄园的美丽与繁荣,更体现了家族的传承、智慧、品德与未来展望,是一首充满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25)

程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 字:允夫
  • 籍贯: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张顺之见寄

诗翁老去百年灰,皮肤剥落真实在。

诛茅筑室傍幽林,泉石烟云动光彩。

酸寒不作郊岛态,尚友渊明向千载。

但欣妙语笔端生,不管流年暗中改。

邻家有景借脩竹,野径无风馥芳茝。

人嫌柴门雀可罗,自倚奚囊富成海。

我闻公名嗟已久,向风每恨平生昧。

袖诗过我岂宜蒙,公才较丕几十倍。

要从柳州斗雅健,未许公羊誇辨裁。

别来又见秋风高,抵掌论文几时再。

尊中绿酒已堪酌,篱下黄花行可戴。

幸无俗物恼幽人,祇可剧谈佳客对。

方侯况是社中酒,辨舌澜翻似秦代。

公来当为折简呼,园有佳蔬更同采。

雅集何须画作图,风流自可追前辈。

形式: 古风

赠写真方处士

世久无绝艺,斯人妙丹青。

时将好东绢,貌彼神与形。

悠然意象会,转转毛骨生。

或濯若春柳,或清如壶冰。

或耸千丈壑,或森武库兵。

妍媸有真鉴,抑扬无遁情。

楚相欲谈笑,中郎存典刑。

斯人胸次奇,不以艺自名。

逍遥万物閒,非俗仍非僧。

游戏于笔端,遂尔造其精。

殊非学可致,要是天与能。

待诏集金马,功臣图景灵。

渠当自致此,胡为老沈冥。

形式: 古风

留别处州陈舜卿教授以笔赠之

中岁探至道,颇欲齐得丧。

偶然遇逆境,又尔起诸妄。

贤哉陈夫子,胸次甚夷旷。

警我以微言,恐我犹事障。

嗟我与夫子,少长异州党。

倾盖逆旅中,谈笑便抵掌。

谁言江浙远,嗜好无异尚。

我虽谬涉世,途穷理归鞅。

而君方朝天,高论献忠谠。

赠君秋兔毫,聊以代杯盎。

勿云管城子,未有食肉相。

当知中书君,日侍九天上。

形式: 古风

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其一)

森森山上松,濯濯堂前柳。

颜色虽不殊,霜馀别妍丑。

君看射利子,荣悴俯仰中。

宁知堂前柳,不如山上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