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一首(其六)

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

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

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汉朝征讨百越之地,杨仆率领庞大的楼船舰队。
他的幕僚们还未建立显赫功绩,江海间已因他而引起动荡。
岛上的夷人并非有意作乱,而是统治者的暴政导致地方不安。
他因拥有珍宝而获罪,为了自保不得不拿起弓箭。
三军将士渴望分封土地,然而万里之外哪里有天子的旨意?
他对朝廷的忠诚依旧,但现实是他的头像已被悬挂在城门示众。
如何才能找到一位优秀的官吏,来制定公正的规则和标准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场景的诗歌,其中融合了对古代政治、战争和忠良之士的深刻反思。开篇“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两句,通过点明历史事件,展现出一幅宏大的画面,杨仆作为将领,带领着楼船前往战场,这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军事力量,也反映出了古代战争的壮观景象。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两句,则透露出战争带来的混乱与不安,即便是军事行动尚未取得成效,但其影响已经波及民间,使得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这里的“江湖”代指广阔的水域和自然环境,暗示了战争对大自然的侵扰。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民族的同情和对中央政府暴政的批判。尽管边疆民族并无意图引起动乱,但中央政府的残暴统治却导致了土地的不公与偏颇。

“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两句,描绘了一位忠良之士因为持有象征清廉的璧玉而获罪,并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时刻警惕,手握弓弦。这反映出古代官场中的险恶以及对忠诚者的迫害。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两句,则是对于战争中人们渴望土地安宁的强烈愿望和对远方天子的期盼。这里的“裂土”指的是割据一方,以图自保,“万里讵闻天”则表达了人民对于中央政权的向往与信任。

“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两句,通过对古代魏阙(即古都)的怀念和战鼓的悬挂,传达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的珍视以及战争氛围的紧张感。

最后,“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则是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渴望,这位能够带来正义与秩序的良吏,如同能将方圆两极调和统一的存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深切期许。

收录诗词(31)

李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十一首(其七)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

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

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

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

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咏史十一首(其八)

日照昆崙上,羽人披羽衣。

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

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

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

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形式: 古风

咏史十一首(其九)

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

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

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

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

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

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咏史十一首(其十)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

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

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

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