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五首(其二)

秦皇服胡越,六合归悬衡。

雄心中不继,乃筑女怀清。

汉廷策贤良,褒然儒董生。

慷慨公仪子,食禄复何营。

如何桑与孔,贾竖充簪缨。

富民封丞相,他日悔心萌。

已衰不再盛,痛惜此孤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命运,展现了对权力、道德与个人选择的深刻思考。诗人姚鼐以“咏古五首”为题,选取了几个历史人物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从秦始皇到汉代的治国理念、道德观念以及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抉择。

首句“秦皇服胡越,六合归悬衡”,开篇即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的壮举起笔,暗含对权力集中与统一的肯定。然而,“雄心中不继,乃筑女怀清”一句转折,指出秦始皇去世后,其雄心壮志未能延续,留下的是对女性的怀念,隐含了对权力过渡时期的不稳定性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接着,“汉廷策贤良,褒然儒董生”赞扬了汉代选拔贤才、重视儒家思想的做法,特别是提到了董仲舒,强调了道德与知识在治国中的重要性。然而,“慷慨公仪子,食禄复何营”则通过公仪休的故事,提出即使身处高位,也应保持廉洁自律,避免因贪图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

“如何桑与孔,贾竖充簪缨”这一句将孔子与商贾并提,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固化、道德沦丧的忧虑,指出即便是圣人如孔子,也可能被世俗所影响,而商人却能跻身贵族行列,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最后,“富民封丞相,他日悔心萌”批评了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的后果,暗示那些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高位的人,终会因内心的不安和后悔而受到谴责。而“已衰不再盛,痛惜此孤茕”则总结了历史教训,强调了个人道德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对过去辉煌不再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作者对权力、道德和个人选择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咏古五首(其三)

鼓枻出大江,回首枞阳渡。

中有汉帝台,言是射蛟处。

日夕天风吹,青条变枯树。

上有黄鸟吟,下有寒兔顾。

忆昔翠华游,帆樯隔云雾。

中流造新歌,清音发众嫭。

巡游既已疲,神仙不可遇。

为念《祈招》诗,广心焉所务。

形式: 古风

咏古五首(其四)

循吏有儿宽,乃以负租黜。

设吏为茧丝,何以责乾没。

念彼魏二臣,属厌风馈毕。

岂不爱吾君,惧以滋遗失。

形式: 古风

咏古五首(其五)

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

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

昔应县官募,希有绝幕名。

奋随两校尉,西诣车师城。

夷虏众且桀,汉障悬孤旌。

创夷更登陴,回首涕纵横。

累月鬻弩铠,援绝城遂倾。

将军既效命,旧卒皆凋零。

归来室家尽,门巷荆棘平。

咋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

微功不得录,委弃秋草并。

形式: 古风

感春杂咏八首(其一)

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

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一身。

一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

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

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

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