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一搭山村一搭奇"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新鲜感受和好奇心态,"不堪风物索新诗"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种景象急于以诗歌形式捕捉和表达的迫切心理。
接下来的"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细腻地描绘了山村中秋天的丰收景象。稻田里的稻花如同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而柳絮轻柔飘逸;柘树上的果实像猩红色的小球,荔枝则呈现出饱满而有质感的形态。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对于丰收和自然之美的赞颂。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反映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行走在外的人往往充满忧虑,而安居一处的人则感到快乐无忧。同时,这两句也描绘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常,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可能瞬间转变为雨水,路面从干热变得泥泞。
最后,"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表达了诗人对于周边地理环境的好奇和探索心。诗人询问桐汭一带有多少风景名胜,而没有提及宣城与贵池,这可能是因为前者更为熟知或者是诗人下一步想要探访的地方。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山村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犀林。
谁将金粟银丝脍,簇饤朱红菜碗心。
春早横招桃李妒,岁寒不受雪霜侵。
题诗毕竟输坡老,叶厚有棱花色深。
雪里晴偏好,寒馀暖尚轻。
山烟春自起,野烧暮方明。
又是元宵过,端令病骨惊。
遣愁聊觅句,得句却愁生。
睡起衣襟乱,头巾百摺痕。
帆端风色紧,船底水声喧。
胥口冤馀浪,严滩钓处村。
因行还访古,故老莫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