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

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

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

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

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

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

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

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

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

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天官期待着苍生,进出承明殿的光辉。
恭敬地接受旧有的封地,皇帝颁发了圣旨书信。
地方官员深受感动,英勇将领又增光添彩。
永远怀念那契合心意的一席话,谁能说距离千里就疏远了呢。
举杯之际忽然命人驾车,这份情感从何而来?
炎热夏日白昼如火,放眼望去路上空无一人车马。
长途跋涉经过雷泽,浮云飘向孟诸湖边。
魏郡十万户人家,歌声钟声在街巷中喧闹。
传来贤明君主到来的消息,城门紧闭,百姓生活安宁。
您将听取高深的见解,或许是向樵夫渔夫请教。
今日有幸遇见明君圣主,我如同陶渊明般归隐。

注释

天官:古代星官名,这里指朝廷官员。
承明庐:古代宫殿名,象征朝廷。
肃肃:恭敬的样子。
皇皇:庄严、盛大。
茂宰:地方长官。
感激:感动并感激。
吹嘘:赞美,此处指提升声誉。
一言合:一句契合心意的话。
千里疏: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到亲近。
命驾:命令驾车出行。
炎天:炎热的夏天。
雷泽:古代湖泊名。
孟诸:古代湖泊名。
魏郡:古地名,今河北一带。
歌钟:古代乐器,用于庆祝或祭祀。
晏如:安宁、平静。
樵渔:打柴和捕鱼的人,象征民间智慧。
陶隐居:陶渊明,东晋著名隐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名为《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朋友离去后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官员的威严形象,通过对其职责和权力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重要地位和尊贵身份。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 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心心相印的深刻情感。

"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 这几句则是送别时的场景描写,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对着酒水,感慨万千,却又不得不面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事实。

"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 这部分通过描绘道路的漫长和自然景观的变换,表达了对远行者安全到达的祝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到来的地方——魏郡的繁华和期待。

"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以及自己在送别之后,将会像陶潜一样选择隐居的生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去场景和心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了怀旧和赞美之情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送蔡山人

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

识者阅见一生事,到处豁然千里心。

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

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形式: 古风

钜鹿赠李少府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云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峨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形式: 古风

哭裴少府

世人谁不死,嗟君非生虑。

扶病适到官,田园在何处?

公才群吏感,葬事他人助。

余亦未识君,深悲哭君去。

形式: 古风 押[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