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七)二月二日游江会宝历寺

昔年张复之,来乘寇乱馀。

三春虽宴赏,四野犹艰虞。

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

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

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踰。

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

綵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

轻桡下奔濑,纵舆临精庐。

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

慈惠未为大,大者其忘诸。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张复之,来时正值战乱后。
春天虽然宴会赏景,野外仍充满艰难困苦。
于是改变习俗,举行踏青聚会,登舟畅游。
警戒渐渐放松,人心都安定舒适。
这五十年间,贤能之人不敢超越常规。
我这个愚者又经历了一次轮回,恰逢仲春之初。
彩舟排列在城边,画船布满江岸。
轻摇船桨顺流而下,乘车来到精致的屋舍。
由此想起贤明的官员,他们的施政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慈爱并非最高境界,更高的是忘我无私。

注释

昔年:过去的一年。
张复之:人物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官员。
寇乱:战乱。
宴赏:宴会赏景。
艰虞:艰难困苦。
踏青会:春季郊游活动。
恣游娱:尽情游乐。
戒备:警惕和防备。
慈惠:慈爱和恩惠。
大者:更高的境界或理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江上游乐活动,诗人田况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开篇便提及“昔年张复之”,可能是在引出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背景设定。而后“三春虽宴赏,四野犹艰虞”则表达了一种对比,即自然界虽然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春天,但周围环境仍然显得有些荒凉和困顿。这可能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的某种感慨。

接着,“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一句,诗人的情绪似乎轻松起来,他参加了一个在野外举行的宴会,然后乘船去享受江上的游乐。这里的“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可能是指当时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人们的情绪也随之变得平和。

诗中“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踰”一句,显示出诗人的谦逊,他认为自己五十岁的年龄对于深邃的智慧来说还不足以自诩。紧接着,“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则是对时间流转的一种感慨,可能是在反思生命和时光的价值。

在后面的文字中,诗人详细描绘了江上的景象:“綵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轻桡下奔濑,纵舆临精庐。”这里的“綵舵”、“画船”等意象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盛大的游乐场面。

最后,“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慈惠未为大,大者其忘诸”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理想官员的期望,他们应当关心百姓,施行仁政,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功业和名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平和与期待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7)

田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八)八日太慈寺前蚕市

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

寸壤不容隙,仅能充岁粮。

间或容堕懒,曷能备凶痒。

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野氓集广廛,众贾趋宝坊。

惇本诚急务,戒其靡愆常。

兹会良足喜,后贤勿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十一)三月三日登学射山

丽日照芳春,良会重元巳。

阳滨修祓除,华林程射技。

所尚或不同,兹俗亦足喜。

门外盛车徒,山半列廛市。

彩堋飞镝远,醉席歌声起。

回头望城郭,烟霭相表里。

秀色满郊原,遥景落川涘。

目倦意犹远,思馀情未已。

登高贵能赋,感物畅幽旨。

宜哉贤大夫,由斯见材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四)上元灯夕

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

惟兹全蜀区,民物繁它州。

春宵宝灯然,锦里香烟浮。

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

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

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

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

民心感上恩,释呗歌神猷。

齐音祝东北,帝寿长嵩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三)五日州南门蚕市

齐民聚百货,贸鬻贵及时。

乘此耕桑前,以助农绩资。

物品何其夥,碎璅皆不遗。

编䉲列箱筥,饬木柄镃錤。

备用诚为急,舍器工曷施。

名花蕴天艳,灵药昌寿祺。

根萌渐开发,蔂载相参差。

游人衒识赏,善贾求珍奇。

予真徇俗者,行观亦忘疲。

日暮宴觞罢,众皆云适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