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六)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沈失相从。

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翻译

宝剑上刻有两条蛟龙,雪花映照着它如芙蓉般洁白。
它的光芒直射天地,像雷霆般威猛,无人能挡。
它离开了存放的金匣,飞翔或沉没,失去了相伴的踪迹。
古代的风胡已经消失很久,因此这把剑隐藏了它的锋芒。
吴地的江水深达万丈,楚地的高山绵延千重。
尽管雌雄之分,但神兵利器终将相遇,命运相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古风·其十六》。从词句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豪迈气息和深远意境的诗歌。开篇“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一句,便展现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宝剑犹如蛟龙一般锋利而威猛,雪花映照下的芙蓉花显得格外清新脱俗。接着“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进一步强调了这把宝剑的非凡之处,它发出的光芒直达九霄,犹如惊雷一般震撼人心。

然而,“一去别金匣,飞沈失相从”则透露出一种离别与遗落的情感。这把曾经和主人并肩作战的宝剑,如今被放入了金匣中,不再随侍左右,而是沉没在无尽的时光之中。这种感觉令人生出一丝哀愁,仿佛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则表达了一种智慧和隐忍。在长久的风雨侵袭下,这把宝剑选择了隐藏自己的锋芒,以待时机。这种处世哲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变幻的深刻理解。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则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江南的水如同天际一般深不可测,而楚地的山脉则层叠如积,遥远而又神秘。这样的背景设置,为下文的情感展开奠定了基调。

最后,“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似乎在表达一种宿命的相遇,即便是在这片深邃广阔的自然中,灵性与雄才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可割裂的。它们如同预定的缘分,最终都会相遇。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风格,更蕴含着对英雄时代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物品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古风(其十七)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古风(其十八)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

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形式: 古风

古风(其十九)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形式: 古风

古风(其二十)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沈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