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喜晴早作散步

寂历山房久杜门,清晨踏碎碧苔纹。

池经宿雨添三尺,花怯春寒瘦一分。

满地月凉翻竹露,隔溪风细度松云。

近来生计随缘足,半亩荒畦手自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我长久以来独自居住在寂静的山房,清晨时分踏过青苔的纹理。
池塘经过一夜雨水涨了三尺深,花朵因春寒而显得更加娇弱。
月光洒满地面,竹叶上的露珠在夜晚翻动,微风吹过溪边,穿过松林的云雾。
最近的生活随遇而安,满足于简朴,我在自家半亩荒地上亲手耕种。

注释

寂历:寂静。
山房:山中小屋。
杜门:闭门不出。
清晨:早晨。
踏碎:踩破。
碧苔纹:绿色的苔藓纹理。
池经宿雨:池塘经过一夜雨水。
添三尺:增加了三尺水位。
花怯:花朵害怕。
春寒:春天的寒冷。
瘦一分:显得更加纤弱。
月凉:月夜的清凉。
翻竹露:竹叶上的露珠滚动。
隔溪:隔着小溪。
度松云:穿过松树间的云雾。
生计:生活。
随缘足:随遇而安,足够。
半亩荒畦:半亩荒芜的土地。
手自耘:亲手耕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寂寞山房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开篇“寂历山房久杜门,清晨踏碎碧苔纹”写出了诗人早起行走于静谧的庭院之中,脚下是被踩踏得断裂的青苔,这些细节展示了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

“池经宿雨添三尺,花怯春寒瘦一分”则描绘了一场雨过后的景象。水面因雨而涨,花朵在春日的寒风中显得更加单薄,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敏感观察。

“满地月凉翻竹露,隔溪风细度松云”一句更是将夜晚的清冷与晨间的宁静交织在一起,月光、竹露、微风和松云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中夜景图。

最后,“近来生计随缘足,半亩荒畦手自耘”表达了诗人对现世淡然的态度,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不追求奢侈,只在一片不大的土地上自食其力。全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房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宁静、淡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体验,是宋代文人隐逸思想的美好展现。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汝书院落成诸公有诗用韵

鱼跃鸢飞喜落成,鹅湖鹿洞共峥嵘。

世无孔孟乾坤熄,学到周程日月明。

议论高虚终害道,圣贤平实不争名。

光风霁月元无迹,分付庭前草自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客归

发僧行脚倦,归计上心忙。

秋老蝉声短,江空雁影长。

乾坤无了日,霜露感殊乡。

遥想梅花未,还家定雪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拜五世祖妣墓

敬脉人人似饮泉,扫松罗拜喜争先。

颂琴不朽终流庆,石仲相看莫计年。

沧海桑田谁料此,秋风宰树幸依然。

五陵莫说骊山下,愁绝求羊一穗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山

春山不可画,烟雨近江楼。

藤老依松活,泉迂避石流。

懒云低渡竹,细草乱沿沟。

欲打巴禽去,家居听亦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