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兰香.癸酉闰重午

钟馗守户,罗刹跳梁,说甚锦袍绛帻。

残痕臂缕,余滴蒲觞,续命荡愁无力。

算龙艭、千桨齐飞,难招沈沈楚魄。

浩渺潇湘潭水,空摇烟碧。

况复横汾一曲,戏水嬉停,分波界画。

舟移剑徙,鼓死旆收,两岸阵云先墨。

羡红榴、巧衬茜裙,长袖终嫌地窄。

恐搅乱、镜影波心,晴川风色。

形式: 词牌: 澡兰香

鉴赏

这首《澡兰香》是清代杨玉衔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与情感。诗中以钟馗守门、罗刹跳跃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略带恐怖的氛围,随后笔锋一转,转向对端午习俗的描述,如佩戴锦袍绛帻、饮蒲觞、续命等,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惜。

“残痕臂缕,余滴蒲觞”,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在手臂上缠绕艾草或菖蒲的习俗,以及饮蒲酒的情景,寓意驱邪避疫。接着,“续命荡愁无力”一句,表达了通过这些仪式难以彻底消除内心的忧愁,引出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算龙艭、千桨齐飞,难招沈沈楚魄”,这里借用了屈原投江的典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起源。接下来,“浩渺潇湘潭水,空摇烟碧”描绘了湘江水面上的景象,烟波浩渺,碧绿一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况复横汾一曲,戏水嬉停,分波界画”,此处引用了汉武帝游幸汾河的典故,通过“戏水嬉停”描绘了人们在水边游玩、嬉戏的欢乐场景,同时“分波界画”则可能暗喻了人们在水中的自由与界限。

“舟移剑徙,鼓死旆收,两岸阵云先墨”,这几句描述了赛龙舟时的激烈场面,龙舟在水中快速移动,鼓声震天,旗帜随风飘扬,两岸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最后,“羡红榴、巧衬茜裙,长袖终嫌地窄”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服饰和装饰的喜爱,以及对节日气氛的赞美。“恐搅乱、镜影波心,晴川风色”,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担心任何事物的介入都会破坏这份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澡兰香》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还融入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宴清都.题高潜翁寒灯课读图

我亦单寒子。蓬门夜、母儿形影相倚。

秋机织泪,春灯熨梦,烟残坠穗。

瓻书借向东邻,便绕膝、殷勤问字。

诵琅琅、建水高瓴,寒宵过午忘寐。

生前无分鸡豚,墓门寒食,望风悬泪。

珍图手展,丸熊画荻,俨然前事。

帘前雾重成滴,摇壁影、葳蕤细蕊。

陟屺吟、能否招魂,涕零茧纸。

形式: 词牌: 宴清都

西子妆.端午夕对月,和蕙石

孤影伴愁,短歌送节,举目天涯愁满。

秦关尘涨楚江昏,吊湘累、芷兰哀怨。归帆似箭。

更谁管、潮痕暗换。殢乡关,问晓风残月,凭谁能劝。

连村晚。浴鹭春波,一水匀寒暖。

时新眉样费商量,话西窗、青灯黄卷。风尘阅遍。

享家帚、千金同玩。合我成三,月照琴楼酒盏。

形式: 词牌: 西子妆

庆春宫.芭蕉,和蕙石

秋味凄清,春心舒卷,也来急雨阑东。

期雁擎书,调莺欹扇,旅情乡梦都慵。

绿天深处,净碧唾、飞尘谢红。

有时题句,纸贵何妨,喜对珍丛。

弹章竹拜临风,小草晞阳,见蔽阴浓。

凭藉园林,招摇风露,一场迷鹿终空。

雪图摩诘,识身脆、金刚漫同。

积愁成结,邻圃丁香,代惜渠侬。

形式: 词牌: 庆春宫

惜红衣.和蕙石,并题其小照

壁倚琴囊,杯严酒限,伴人楼月。

得句微哦,閒情自怡悦。

檐花绀滴,惊野火、宵红胡骑。冬猎。

秦曲鹧鸪,望南云愁绝。袁门扫雪。

归燕樯连,沧溟稳舟叶。刘郎又到,白发更堪镊。

赢得故庐无恙,相顾头颅曾说。

问返耕何日,邻壤绣塍鳞接。

形式: 词牌: 惜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