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居三首(其一)

索居非谪地,垂老更穷途。

去住看人意,幽忧赖我无。

小园花草秽,陋巷犬羊俱。

近觉根尘离,忘言日益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独居并非贬谪之地,年老更是困顿生涯。
去留取决于他人意愿,内心忧虑唯有我来承担。
小园里杂草丛生,简陋巷中犬羊共处。
近来感觉与世俗渐行渐远,无言之中日渐愚钝。

注释

索居:独自居住。
谪地:被贬谪的地方。
垂老:年老。
穷途:困厄的境遇。
去住:去留。
人意:他人的想法。
幽忧:深藏内心的忧虑。
赖:依赖。
小园:小花园。
花草秽:花草杂乱。
陋巷:破旧的小巷。
犬羊俱:犬和羊都存在。
根尘:世俗尘埃,指世俗纷扰。
离:远离。
忘言:无言表达。
愚:愚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索居三首(其一)》。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他晚年独居的境况和心境。"索居非谪地",表明他并非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而是主动选择的隐居生活;"垂老更穷途",则透露出诗人年事已高,生活困顿的现状。"去住看人意",暗示了他对于外界人事变迁的淡然态度,随缘而安;"幽忧赖我无",表达出诗人虽然内心忧虑,但自我安慰,认为这种忧愁尚能自我排解。

"小园花草秽,陋巷犬羊俱",通过描绘简陋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生活的清贫与孤独;"近觉根尘离",可能是指诗人追求心灵的超脱,试图远离世俗的纷扰;"忘言日益愚",诗人选择沉默不语,甚至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愚钝,但这或许是他对智慧的一种独特理解,即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苏辙在晚年孤寂生活中的内心世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蚕麦

春旱麦半熟,蚕收仅十分。

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造化真怜汝,耕桑不谩勤。

经过话关陕,贫病不堪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蚕麦二首(其二)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誇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扪腹当知百不堪。

形式: 古风

蚕麦二首(其一)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其三)

积因得果通三世,临老长闲自一时。

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

自断此生今已矣,世间何物更如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