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

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螀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尚平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伏枕》,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时的夜晚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伏枕无穷事”,表达了诗人病中思绪万千,难以排解的烦忧。接着,“虚堂秋夜深”渲染出寂静而深沉的秋夜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

“松低半窗月”通过描绘松树与月光的互动,暗示时光流转,也寓含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而“山静数家砧”则以远处传来的砧声,勾勒出山村的宁静生活,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老鹤同幽意”借老鹤的形象,寄托诗人超然物外的幽深情怀,与“寒螀伴苦吟”形成对比,蝉鸣与鹤鸣交织,增添了诗境的凄清。最后,“百年儿女计,谁识尚平心”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儿女情长的淡泊态度,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之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病榻上的内心世界,既有深沉的孤独感,又有超脱的哲思,体现了谢榛诗歌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重过张氏园林二首(其二)

随处携鸠杖,狂时倒鹖冠。

晚山当座出,风竹满楼寒。

独酌世情远,长歌春事残。

不知桃李发,白首几回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居庸关二首(其二)

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

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

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

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杨白花

年少宫中树,偏怜杨白花。

长风吹日暮,春雪落天涯。

荡子空相忆,芳年谩自嗟。

月明愁不见,啼杀禁城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架边

闲庭秋一色,满架豆花垂。

薄俗存吾计,衰年习土宜。

烟中晚雀定,露下候虫知。

何限幽人意,临风独立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