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兴(其三)

村落兵戈后,江湖几杖前。

索居兼屏燕,幽梦反宜蝉。

茅舍分炊火,苔砖出酿泉。

家贫思辟谷,非是博长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战乱后的村庄,垂暮之年的江湖。
孤独生活,连燕子也避开,只有蝉声陪伴梦境。
破旧茅屋中,共用炊火,青苔砖上涌出泉水。
家中贫困,渴望清心寡欲,不是追求长寿。

注释

村落:村庄。
兵戈:战争。
江湖:指代社会或人生。
几杖:形容老人年迈。
索居:孤独居住。
屏燕:避开燕子。
幽梦:寂静的梦。
宜蝉:适宜听蝉鸣。
茅舍:简陋的房屋。
分炊火:共享炊烟。
苔砖:长满青苔的砖头。
酿泉:自流的泉水。
家贫:家庭贫穷。
辟谷:不吃五谷,指节俭或修行。
博长年:换取长久寿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脱离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村落兵戈后,江湖几杖前”两句,设定了一个背景,即在战争的边缘,在自然与人间的交界处,找到一片可以栖身之地。“索居兼屏燕,幽梦反宜蝉”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那里的宁静甚至让人连梦境都变得更加美好。接下来的“茅舍分炊火,苔砖出酿泉”则具体描绘了山居的情景:茅草搭建的屋舍里分着温暖的炊火,而周围环境中自然生成的苔藓和天然的泉水都成了生活之所需。

最后,“家贫思辟谷,非是博长年”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心态。尽管家境贫寒,但诗人并非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富足或是长远的人生规划,而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内心的宁静与精神上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独特体验与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8)

艾可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罗公碑阴

人家落落堕荒丘,碑带苔痕独字留。

博陆脊梁扶日月,中郎名笔法春秋。

一抔谁下寻坟马,片石今供砺角牛。

惟有斜阳闲照管,肯随鸦影上螭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元宵

偶然散策无寻访,何限伤心强笑歌。

世味正如春酒淡,市灯不及月华多。

人生只合且如此,国势遂成无奈何。

年少尚装胡旋舞,不知舞破几山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汉阳城

汉阳城上望,天色欲苍黄。

云去仍清野,人稀半战场。

江分青草断,山接白云长。

一掬中原泪,凄凉对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徐君载见寄

不必相逢啸语春,本然心迹自相亲。

青山我已卧三载,白社君今与一人。

乱后事非京国旧,雨馀秋共客愁新。

躬耕谷口云应满,何处堪寻郑子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