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信笔

老翁夜不寐,最爱晨起早。

既欣邻鸡鸣,更喜林乌噪。

红日忽上窗,亟呼具衣袄。

下床一炉火,便觉春浩浩。

须臾盥洗罢,觉我神气好。

须眉白如银,大似商山皓。

因思履道贤,六十未为老。

本朝六君子,二张同一赵。

陈杜与郑公,富贵俱寿考。

嗟我亦何人,八十明年到。

不敢儗前贤,后来何足道。

粪丸誇隋珠,但可付一笑。

耳目幸聪明,时时吟续藁。

金钗虽零落,杯酒不草草。

形式: 古风

翻译

老翁夜晚难以入睡,最喜欢清晨早早起床。
既欣赏邻居鸡鸣,更欣喜林中鸟儿喧闹。
红日照进窗户,急忙唤人准备衣物。
下床后炉火添暖,顿感春天气息浓厚。
片刻洗漱完毕,觉得精神气爽。
胡须眉毛白如银,仿佛商山隐士般清高。
想起履道贤者,六十岁并不算老。
本朝有六君子,如二张、同一赵杰出。
陈杜与郑公,富贵且长寿。
感叹自己也已八十,岁月匆匆。
不敢与先贤相比,后辈不足挂齿。
粪丸比不上隋珠珍贵,只一笑置之。
幸而耳聪目明,常吟诗作赋。
金钗虽散落,饮酒却从容不迫。

注释

夜不寐:夜晚无法入睡。
晨起早:清晨早早起床。
邻鸡鸣:邻居的鸡叫声。
林乌噪:林中的鸟儿嘈杂声。
红日:红彤彤的太阳。
亟呼:急忙呼唤。
衣袄:衣服和外套。
春浩浩:春天的广阔气息。
盥洗:洗脸洗手。
须眉:胡须和眉毛。
商山皓:商山隐士的白发。
履道贤:履道,指有德行的人。
六君子:历史上有名望的六位人物。
二张同一赵:具体指哪几位历史人物,这里需要更多上下文。
寿考:长寿。
八十:诗人自述的年龄。
儗:比拟,相比。
吟续藁:吟诵诗词,继续创作。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姜特立的《晨起信笔》描绘了一位老翁清晨起床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首句“老翁夜不寐”,展现出老人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即便夜晚难以入眠。接着,“最爱晨起早”表达了他对早起的喜爱,体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既欣邻鸡鸣,更喜林乌噪”通过鸡鸣和鸟叫的自然声音,渲染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老翁对此感到欣喜。随着红日升起,“亟呼具衣袄”,他迫不及待地准备迎接新一天,炉火带来的温暖让他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洗漱完毕后,老翁精神焕发,自比为“须眉白如银”的商山皓,感叹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他以古代贤人履道为例,感慨人生六十不算老,并提及宋代的六君子,如陈、杜、郑等人,他们既有富贵又长寿,引发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最后,老翁自我解嘲,表示不敢与前贤相比,但庆幸耳聪目明,还能时常吟诗作赋,即使生活简朴,仍有饮酒的乐趣。整首诗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了老翁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晨起信笔

姜子胸中有至乐,青山白云也不恶。

不求作佛不求仙,却笑时人用心错。

乐天兜率堕渺茫,徐福神山更辽邈。

丈夫天地要同流,俯仰随化吾何求。

太虚为体隘九州,不须更述逍遥游。

形式: 古风

祸福

君子多短拙,动或福随之。

小人最狡狯,往往触祸机。

巧者极人力,拙者无所为。

巧拙不必问,天道自平夷。

形式: 古风

续丽人行

画师不作春风面,岂是玉容容易见。

动人正在阿堵中,妙处犹须著歌扇。

沉香亭边初睡起,鬒发珑松薄梳理。

欠伸背面故作妍,半靥墙头出桃李。

画成众目争回顾,只欠孙娘折腰步。

似见不见愁杀人,始是人生肠断处。

愁肠易断可奈何,古往今来此恨多。

君不见李夫人,不肯回身看汉君。

又不见杨太真,拥行莫恋属车尘。

自古蛾眉多蠹国,玉颜画就还伤神。

形式: 古风

菘苣初冬稍茂喜而有作

紫苣生春荑,助我作汤饼。

黄菘养土膏,冰壶添隽永。

凡物贵适口,何必须九鼎。

况我藜藿肠,万钱惭食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