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二)

一僧尚年少,胡为耽幽寂。

结屋在高层,萧然徒四壁。

寒至尚开窗,狂飙吹几席。

仰眺远山明,俯视近溪直。

时来共话言,庶可慰朝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僧人选择独居于高塔寺庙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对幽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一僧尚年少,胡为耽幽寂”点明了主角的身份与性格特点——年轻僧人对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接着,“结屋在高层,萧然徒四壁”描述了僧人所居住的环境,一座位于高处的小屋,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清冷的氛围,暗示着僧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寒至尚开窗,狂飙吹几席”进一步展示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严寒与狂风,他依然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封闭自己,而是让自然界的气息自由地进入他的生活空间。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体现了僧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仰眺远山明,俯视近溪直”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僧人的眼睛,展现了远处山峰的明亮与近处溪流的笔直,这些景象不仅美化了僧人的生活环境,也象征着僧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宁静。

最后,“时来共话言,庶可慰朝夕”表达了僧人与来访者交流的愿望,通过对话来填补日常的孤独,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这既体现了僧人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在独居生活中对精神寄托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独居高塔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以及对精神交流的渴望,是一幅生动而深刻的隐士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三)

人尽称金塔,塔亦有虚名。

以此得实祸,残毁无完形。

吁嗟复吁嗟,三匝涕泪零。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四)

安居金塔寺,高吟金塔篇。

主人情缱绻,老病意留连。

今冬又且过,不敢拟来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老僧

八十已有馀,九十颇不足。

曰生隆庆间,少小薄鱼肉。

其时边境宁,其时边谷熟。

饥馑未曾知,况复知杀戮。

何期过盛年,迁徒无停轴。

奔投海岛中,举眼少亲属。

薙发倚空王,依然被桎梏。

上荷皇天慈,纵之返山谷。

言从故里过,残败几间屋。

不闻旧人声,但闻山鬼哭。

虽复身首遗,凄凄恨孤独。

屈指廿载馀,不识何世俗。

我闻未及终,贮泪已满腹。

止止莫复言,岁序有往复。

今时正太平,努力事饘粥。

形式: 古风

读未央上黄岩诗有感用原韵三首(其一)

联袂登飞云,婆娑云顶树。

夜半雨淋漓,倏忽千愁聚。

激发多微言,感君药石句。

黄岩有金仙,相期此生遇。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