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顾天臣还姑苏》。诗中描绘了友人顾天臣离别时的场景与情感,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落魄看君旅食年,风尘裘马竟谁怜”,以“落魄”二字开篇,点明友人顾天臣在异乡漂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其处境的同情。接着“风尘裘马”描绘了顾天臣在外奔波的形象,而“竟谁怜”则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颔联“归吴拟著潜夫论,入洛还㩦赠妇篇”,转而展望友人的未来。顾天臣计划回到吴地后撰写《潜夫论》,这既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同时,他还打算写信给妻子,这显示出他对家庭的牵挂和深情。这两句展现了顾天臣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以及他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颈联“少室夏云凭槛外,太湖秋色挂帆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少室山的夏日云雾缭绕,太湖的秋天景色如画,这些景致不仅美化了友人的归途,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未知与美好。同时,“凭槛外”和“挂帆前”的细节,既描绘了行旅之人的姿态,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期待与祝福。
尾联“故人为客遥相念,垂老浮名蓟北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分别之后,诗人仍然心系远方的朋友,这种深厚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最后,“垂老浮名蓟北天”一句,既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也是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蕴含着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