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天臣还姑苏

落魄看君旅食年,风尘裘马竟谁怜。

归吴拟著潜夫论,入洛还㩦赠妇篇。

少室夏云凭槛外,太湖秋色挂帆前。

故人为客遥相念,垂老浮名蓟北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顾天臣还姑苏》。诗中描绘了友人顾天臣离别时的场景与情感,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落魄看君旅食年,风尘裘马竟谁怜”,以“落魄”二字开篇,点明友人顾天臣在异乡漂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其处境的同情。接着“风尘裘马”描绘了顾天臣在外奔波的形象,而“竟谁怜”则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颔联“归吴拟著潜夫论,入洛还㩦赠妇篇”,转而展望友人的未来。顾天臣计划回到吴地后撰写《潜夫论》,这既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同时,他还打算写信给妻子,这显示出他对家庭的牵挂和深情。这两句展现了顾天臣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以及他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颈联“少室夏云凭槛外,太湖秋色挂帆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少室山的夏日云雾缭绕,太湖的秋天景色如画,这些景致不仅美化了友人的归途,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未知与美好。同时,“凭槛外”和“挂帆前”的细节,既描绘了行旅之人的姿态,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期待与祝福。

尾联“故人为客遥相念,垂老浮名蓟北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分别之后,诗人仍然心系远方的朋友,这种深厚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最后,“垂老浮名蓟北天”一句,既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也是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蕴含着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郡城楼送明卿(其一)

西来山色满城头,东望漳河入槛流。

傲吏岁时频卧閤,故人风雨一登楼。

乱离王粲逢多病,著作虞卿老自愁。

君到长安相问讯,谁怜五月有披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郡城楼送明卿(其二)

徙倚高楼问索居,故人湖海意何如。

樽中十日平原酒,袖里三年蓟北书。

大麓夏云当槛出,石门寒雨过城疏。

明朝远道空相忆,那得仍停使者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于郡楼送茂秦之京

把酒高楼眺暮春,孤城落照浊漳滨。

自怜白发常为客,谁道青山不负人。

西署诗名干气象,中原宦迹任风尘。

元龙未下当时傲,湖海看君意转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其一)

太行山色倚㠝岏,绝顶清秋万里看。

地坼黄河趋碣石,天回紫塞抱长安。

悲风大壑飞流折,白日千厓落木寒。

向夕振衣来朔雨,关门萧瑟罢凭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