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题为《忻口》。诗中描绘了忻口作为晋北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其战略价值。
首联“忻口孤城在,横当晋上游。”点明了忻口位于晋北的地理位置,是一座孤立的城池,横跨在晋北的上游,强调了其独特的战略位置。
颔联“上包宁武戍,河绕秀容楼。”进一步描述了忻口周边的军事布局和地理环境。宁武戍守着北方的防线,而秀容楼则位于河流的环绕之中,形象地展现了忻口周围严密的防御体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颈联“设伏宜天险,防边及早秋。”揭示了忻口作为战略要地,利用天险设置伏兵,提前做好防备,以应对可能的边疆威胁。这里的“天险”既指自然地形的险峻,也暗含了人心的警惕与策略的巧妙。
尾联“太原此门户,诸将莫轻裘。”总结了忻口对于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地区的重要性,强调了将领们在此地不可轻视的战略意义,体现了对忻口作为关键门户地位的高度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忻口的地理位置、军事布局和战略价值,展现了诗人对这一重要战略要地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防安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