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餐后出,方至夜深归。
开箧拣书卷,扫床移褐衣。
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
这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作,颇有田园诗的风味。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脱尘嚣、宁静致远的意境。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两句点明居所的偏僻与平静,未受官道繁华影响,行人稀少,显露出一份清寂。紧接着,“故从餐后出,方至夜深归”则是诗人选择在饭后外出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开日间喧嚣,或是享受傍晚的宁静,直到夜深才归。
“开箧拣书卷,扫床移褐衣”几句,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闲适生活:打开箱子里珍藏已久的书籍,清理床榻,并整理日常穿着的粗布衣服。这些琐碎的动作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享受和满足。
最后,“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或希望——与亲朋好友共同购置一处住宅,彼此靠近,门前都有一扇简朴的柴门。这样的愿景充满了对简单、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友情和邻里关系的一种美好憧憬。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霜晚复秋残,楼明近远山。
满壶邀我醉,一榻为僧闲。
树簇孤汀眇,帆欹积浪间。
从容更南望,殊欲外人寰。
溪船泛渺瀰,渐觉灭炎辉。
动水花连影,逢人鸟背飞。
深犹见白石,凉好换生衣。
未得多诗句,终须隔宿归。
何年化作愁,漠漠便难收。
数点山能远,平铺水不流。
湿连湘竹暮,浓盖舜坟秋。
亦有思归客,看来尽白头。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
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
扁舟来宿处,髣髴似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