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

溪转峰回一径平,田头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诗證地名。

萝月长随行道影,杉风犹带读书声。

云津桥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开篇"溪转峰回一径平,田头白水照人清",溪流蜿蜒曲折,峰峦回旋,一路上升至一处平坦之地;田野边缘,一片洁净的白水映照着行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宁静与明净。

接着"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诗證地名",诗人提到了寺庙的由来,是由于某位姓何的大人物将山封为私产,而游客则在坡前留下诗句,以此证明此处的地名和历史渊源。

第三句"萝月长随行道影,杉风犹带读书声"中,萝月指的是初秋的明月,长随着行者的脚步投下清晰的影子;而杉风则是指山中的松树在微风中发出的声音,这些自然之声仿佛也能听出读书人的吟诵声。

末了"云津桥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缨",描绘的是一座桥下,河水流速而有声,形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而在这样的背景中,有僧人正在洗涤他们的袈裟,而游客也在清洗自己的系带,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展示,更是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寺庙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冷坐

冷官宜静坐,借屋近荒村。

无酒可延客,未昏先闭门。

水明知月上,木落见梅尊。

满目凄凉者,相逢不必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初冬郊行(其二)

懒向南园拜石兄,肯寻村叟傍溪行。

黄云覆亩金穰熟,白露横江红叶明。

彭泽归来辞内景,康衢击壤曲中声。

一丁不识多牛者,应笑书田事笔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初冬郊行(其一)

喜闻颍弟与坡兄,趁小春晴野外行。

独树荒村生处僻,落霞孤鹜去边明。

豳风酒食归田乐,韶部埙篪打稻声。

从此广文差饭足,素餐祇愧老农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利交

一自仪秦去,从衡直到今。

士缘贫失节,交以利知心。

乍可昏求火,何堪昼见金。

狂澜回已倒,犹幸有山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