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堡至头堡一路见割者不绝多回部所种

三堡至头堡,亩亩麦新刈。

咸携菠笨车,往返数难记。

……“缠头”何辛勤,风雨所不避。

全家拿筐盛,儿女在旁戏。

一岁只一收,仓箱已云备。

……今看戈壁外,活壤庶无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时期农民在戈壁边缘地区收割小麦的艰辛劳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们在恶劣天气下辛勤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准备。通过描述全家老小共同参与收割,以及一年仅有的一次收获,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中农民生活的不易与对土地的珍视。最后一句“今看戈壁外,活壤庶无弃”,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肯定与对未来土地资源利用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农民劳作的同情与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清代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疏附县谒香娘娘墓

喀什河前沙枣香,巍峨祖庙拜香娘。

最怜家国无穷感,生死重经旧战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天池旁有道士庙,余为题曰灵山寺。住寺中三日,作书甚多

雨过高峰雾忽开,月明照影一徘徊。

醉余挥洒天山上,似向瑶池洗砚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三十五年八月十二日,夜宿天池上灵山道院,不寐有作

飞度天山往复还,今来真是识天颜。

云中瀑布冰期雪,月下瑶池雨后山。

行远方知骐骥贵,登高那计鬓毛斑。

夜深惘惘情难已,万木啼号有病杉。

形式: 七言律诗

与文白、敬斋、觉民、文彦诸公再至庙儿沟

山后白云起,山前白云迎。

云合作微雨,寒气相与生。

高峰悬万树,佛祖缀珠璎。

树树如宝塔,卓立向天争。

牧草正肥美,牧儿歌且行。

笑指天山说:吾之夏令营。

髯也频来此,为吾平不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