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日进士唱名万里以省试官待罪殿庐遇林谦之说诗夜归又得林柬因纪其事

清晓朝帝所,就列复少须。

不逢林夫子,于何得故吾。

宫云霁犹未,宸风爽亦初。

说诗怜新体,信美古则无。

将无古人拙,未必今制疏。

夜归辱良讯,送似谈笑馀。

病怀翻不乐,此意从谁舒。

短歌纪幽事,老矣复焉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时分前往皇宫,排列等候片刻。
若非遇见林夫子,何处能寻旧知己。
宫中的乌云已散去,皇上的清风正开始。
他赞赏新诗体,然而古风之美不可忽视。
或许古人略显笨拙,但现代风格未必粗糙。
夜晚归来,承蒙告知佳音,仿佛闲聊之余。
病中心情反而不悦,这番心意向谁倾诉。
以短歌记录隐秘之事,如今老矣,又将如何述说。

注释

清晓:清晨。
就列:排列等候。
林夫子:指代某位友人或诗人。
故吾:旧日的我。
宫云霁:宫中的乌云消散。
宸风:皇上的风。
怜:欣赏。
新体:新的诗歌形式。
古则无:古风则没有。
古人拙:古人显得笨拙。
今制疏:现代风格不粗疏。
辱:承蒙。
良讯:好消息。
谈笑馀:闲聊之后。
病怀:病中的心情。
舒:舒展,倾诉。
短歌:短小的诗歌。
幽事:隐秘的事情。
老矣:年老。
焉如:如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通过对诗歌艺术的讨论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才华与独特的情怀。

开篇“清晓朝帝所,就列复少须。”表达的是诗人在一个清晨去拜访尊贵的人物时的场景,体现了一种急切和迫不及待的心情。紧接着,“不逢林夫子,于何得故吾。”则是在询问如果没有遇到某位先生(林夫子),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可以倾诉心事的人。

“宫云霁犹未,宸风爽亦初。”这里描绘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环境和气氛,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接下来的“说诗怜新体,信美古则无。”则是对诗歌艺术的一种思考,诗人对于新的诗歌形式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而认为古典之美是无可比拟的。

此后,“将无古人拙,未必今制疏。”表达了一种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并不完全否认新体诗的价值,但同时也强调了古典诗词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平衡和融合的艺术态度。

“夜归辱良讯,送似谈笑馀。”则是诗人的夜归途中,向良朋好友询问之情景的描绘,这里的“辱”字暗示了一种自谦与请求理解的情感。而“病怀翻不乐,此意从谁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痛苦和不安,以及寻求安慰的心声。

最后,“短歌纪幽事,老矣复焉如。”这两句是对诗歌艺术的再次肯定,也是诗人对于自己生命历程与精神追求的一种总结。这里的“老矣”表达了一种豁达和超然,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及诗歌艺术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怀与高洁品格,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文学思考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

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旦。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

天如琉璃钟,下覆水晶碗。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

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

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

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形式: 古风

四月三日登度雪台感兴

高台喜登眺,登眺触老情。

入夏又涉三,馀春安得停。

雨栏漂耄丹,风架舞壮青。

秧生麦将熟,桑尽茧已成。

盛衰亦其常,无悴岂有荣。

古今非千载,一瞬即古今。

慨然顾八荒,此理谁与评。

我友谅无益,有益或曲生。

生虽不能言,其言如震霆。

但令我怀遣,未问醉与醒。

形式: 古风

四印室长句效刘信夫作呈信夫

广文眼力自超然,作室题诗字字研。

愤世嫉邪聊尔耳,未必崔君真鹤言。

涪州别驾亦浪语,渠家四印何曾铸。

漫向世人言养生,涪州却回宜州去。

广文平生不解愁,只将诗句敌清秋。

白浪如山风打头,江南江北一虚舟。

坐上无毡惟有客,青灯枉草强边策。

万言万当不如默,误人又指庭前柏。

形式: 古风

四美堂

义山禾水在处在,明月清风无地无。

光禄子孙宁底巧,不应造物独私渠。

君不见谢家名子取四字,段家作堂兼四美。

主人自有笔如椽,何用殷勤问杨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