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海会寺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

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篮舆三天在山中穿行,山中的信美却少有平坦道路。
俯瞰深渊仰望青天,路线常常与猿猴竞逐。
高楼深陷沟壑坑洼,饥饿使我两腿酸痛肠鸣。
北边渡过飞桥脚步声彭铿,环绕的城墙犹如古都遗迹。
大钟轰鸣迎接千指,高堂待客直至深夜不关门。
巨大的杉木槽和漆斛装满江河之水,原本无垢更显清澈。
我倒在床上鼾声如雷,惊动四邻,天还未亮。
木鱼声清晰地呼唤着粥,听不见人的说话声,只有脚步声。

注释

篮舆:竹制小车。
信美:景色优美。
旷平:开阔平坦。
黄泉:比喻低谷或深渊。
青冥:天空。
猿狖:猿猴。
彭铿:形容脚步声。
缭垣:环绕的城墙。
延客:招待客人。
杉槽:用杉木制成的槽子。
紞如:形容声音急促。
木鱼:寺庙中敲击的木头鱼形器物,用于报时或召集僧众。
履声:脚步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三日的所见所感。开篇即以“篮舆”形象展现了一种艰难的旅行状态,接着“信美少旷平”表达了山中的美景虽不常见,但也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基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赏,也隐含着对人世间不易得见真美的感慨。

“下投黄泉上青冥”一句,以黄泉(地府)与青冥(天空)为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永恒主题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行走山中时的孤独与深远的情怀。紧接着,“线路每与猿狖争”则是从现实出发,描述了在崎岖的山路上,与动物争道的艰难。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这两句通过对比手足被绳索捆绑与饿狼咽喉之声,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山中遇到的困苦和内心的悲哀。

“北渡飞桥踏彭铿”一句,以“北渡”、“飞桥”、“踏彭铿”三个动作,勾勒出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缭垣百步如古城”则是通过对比山路与古城的壮丽,进一步强化了山中行走的艰难和景色的雄伟。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两句,诗人以大钟之声和不闭门户的高堂,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热情接纳的意境。这里可能隐含着对某种精神避世或宗教修炼的向往。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这两句,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清洁与人间的污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希望心灵得到净化的愿望。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则是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不安和对即将到来的早晨的期待。最后,“木鱼呼粥亮且清”一句,以寺院中木鱼声与粥食之清净,表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晰的心灵状态。“不闻人声闻履声”则是通过对比未闻人类活动的声音,只听见鞋履的声音,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在山中寺庙寻求心灵平静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精神宁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餔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

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

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

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

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

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

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

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

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

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

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

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

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笑谓候吏还,遇虎我有命。

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

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形式: 古风

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诗见寄,次其韵

季子应嗔不下机,弃家来伴碧云师。

中秋冷坐无因醉,半月长斋未肯辞。

掷简摇毫无忤色,投名入社有新诗。

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药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游径山

老人登山汗如濯,倒床困卧呼不觉。

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含晖亭上望东溟,淩霄峰头挹南岳。

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徵璞。

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从来白足傲死生,不怕黄巾把刀槊。

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

嗟我昏顽晚闻道,与世龃龉空多学。

灵水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

骚人未要逃竞病,禅老但喜闻剥啄。

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洞霄宫

上帝高居悯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

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