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残春有感(其二)

夜来微雨晓来风,春色都归怅望中。

杨柳带烟嚬细绿,牡丹和露泣残红。

娇莺绕树声初老,野草连门路近通。

韶景欲留留不住,西园闷杀雪髯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昨夜小雨过后清晨刮风,春天的景色都在我惆怅的期待中。
杨柳在烟雾中轻轻摇曳,嫩绿的叶子似含愁绪;牡丹带着露水,花瓣残红仿佛在哭泣。
娇嫩的黄莺围绕着树木,叫声已略显苍老;野草蔓延,小径通向我家门。
美好的春光想留住却留不下,西园的美景让我这位白发老翁更加郁闷。

注释

夜来:昨晚。
微雨:小雨。
晓来:清晨。
春色:春天的景色。
归:归属,集中。
怅望:惆怅地期待。
杨柳:柳树。
带烟:在烟雾中。
嚬细绿:轻轻摇曳,嫩绿。
牡丹:花名,象征富贵。
和露:带着露水。
泣残红:花瓣残红如哭泣。
娇莺:娇嫩的黄莺。
绕树:围绕树木。
声初老:叫声略显苍老。
野草:野外的草。
连门:蔓延到门口。
路近通:小径通向。
韶景:美好的春光。
欲留:想留住。
西园:西边的园子。
闷杀:使...郁闷。
雪髯翁:形容白发老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又不免凋零的春日景象。首句"夜来微雨晓来风,春色都归怅望中",通过夜雨晨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春天气候的变化无常,而"春色都归怅望中"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杨柳带烟嚬细绿,牡丹和露泣残红",描绘了杨柳在轻风中摇曳,呈现出细腻的绿意,而牡丹则因雨露而显得更为娇艳,但也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勃背后的脆弱感。

再往下,"娇莺绕树声初老,野草连门路近通"一段,以鸟鸣和野草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生命力强盛的同时,也有着时光流逝、生灵渐老的哀愁。

最后两句"韶景欲留留不住,西园闷杀雪髯翁"则直接抒写了诗人对美好春光难以留存的无奈,以及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的自喻,表现出一种生长与衰败并存的哲理。

整首诗语言细腻,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妙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而又易逝的感慨,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残春有感(其一)

暮春三月思依依,又到年年惜别时。

暖逼流莺藏密树,香迷舞蝶恋空枝。

海棠残艳红铺地,蜀柳长条翠拂池。

便是林亭微暑至,葛衣重喜趁凉披。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依韵奉和见贻之什且以答来章而歌盛美也

逢丘深静养疏慵,角枕斜攲数过鸿。

万事不关思想内,一心长在咏歌中。

昂藏鹤貌无凡态,冷淡琴声有古风。

共说圣君偏注意,朝昏须作黑头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夏日直秘阁之什

静卧蓬山养道情,百司繁冗尽堪轻。

窗前竹撼森疏影,树杪蝉吟断续声。

闲蹋绿莎芒作履,旋烹芳茗石为铛。

料君难恋神仙境,重筑沙堤走马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暑夜偶作之什

新搆华居近禁城,旋栽松桧满中庭。

顺风子细闻清漏,隔竹依稀见落星。

万乘异恩无路报,千年昌运此时丁。

一轩明月谁为伴,应共金昆醉复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