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面

丰年自古说来牟,四月麦熟胜秋收。

天厨送食不待求,有面本饦吾何忧。

安得化身为儿童,戏沙作面可报答。

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古以来丰收年景常被提及,四月麦熟比秋天还要好。
上天赐予食物无需祈求,只要有面就能做出各种美食,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真想化身为一个孩子,用沙子做面来表达感激之情。
或许我会得到如阿育王般的恩典,能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以示回报。

注释

丰年:丰收的年景。
自古:从古至今。
说来牟:常被提及。
四月:农历四月。
麦熟:麦子成熟。
胜秋收:超过秋季收获。
天厨:自然的馈赠。
待求:等待请求。
有面:只要有面粉。
本饦:本来可以制作各种面食。
吾何忧:我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化身为儿童:变成小孩子。
戏沙作面:用沙子模拟做面。
报答:表示感谢。
授记:得到启示或恩典。
阿育王:古代印度的君主。
请铸:请求建造。
八万四千塔:极多的佛塔。

鉴赏

这首诗名为《谢面》,是宋代诗人谢枋得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食物的感恩之情。首句“丰年自古说来牟”描绘了丰年的景象,暗示着今年的麦收格外喜人,甚至超过秋季的硕果累累。接着,“四月麦熟胜秋收”进一步强调了这个丰收的季节。

诗人感慨“天厨送食不待求”,意思是上天仿佛知道人们的需要,自然的馈赠无需人们特意祈求。他以“有面本饦吾何忧”表达对生活富足的满足,即使是最简单的面食也能带来安心。诗人想象自己能化身为儿童,以戏沙作面的方式回报这份恩赐,寓意简单而真挚的感激。

最后两句“授记或为阿育王,请铸八万四千塔”则借用了佛教故事,阿育王是印度著名的佛教国王,曾广建佛塔以纪念佛法。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如果有机会,他也愿意像阿育王一样,用丰盛的粮食建造象征感恩的塔,以此来纪念这丰年和生活的馈赠。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敬畏与感激。

收录诗词(103)

谢枋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字:君直
  • 号:叠山
  • 籍贯:江西信州弋阳
  • 生卒年:1226~1289年

相关古诗词

谢黄禅师华严会供食

十兆九万拜,求道心如惔。

毗卢顶上珠,直欲一手探。

天厨送谁馔,众腹岂敢贪。

君有维摩心,作茧怜吴蚕。

八万四千供,只须丈室函。

昔我闻晨钟,今载草堂楠。

流年急如梭,长歌愧仙蓝。

勇寻赵州关,何畏白发鬖!

愿为护法轮,金甲持长锬。

又恐回道人,晚遇黄龙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谢惠椒酱(其二)

孔子也食蔬菜羹,羹中无酱味不全。

先生执酱馈高年,此味珍羞岂易传。

瓶中有粟岂过望,谁令陶令分嘉饷。

喜君不作无发人,免得东坡作擂酱。

形式: 古风

谢惠椒酱(其一)

菫荼易地味不甘,姜桂到老性愈辣。

人言申椒能变化,我见苾芬终不灭。

古来郊庙荐德馨,此物气味通神明。

开口一笑露眼睛,望君点化佛老成。

形式: 古风

题龟峰

三十二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

远观灵山一培嵝,俯视彭蠡无波涛。

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閒却怜人世劳。

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