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白乐天招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山中的僧人本性热爱山林清泉,时常靠在岩石上在山崖边入睡。
不懂得栽种松树去陪伴富贵人家,只知引泉水来栽培清净的莲花。
白云或许可以飘来青山之上,而明亮的月光却难以让它从蓝天降临。
无法抛开一切飞锡前往尘世的都市,担心会妨碍到黄莺在翠绿楼宇前的啼鸣。

注释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侣。
野性:爱好自然的本性。
林泉:树林和清泉,代指自然美景。
岩阿:山崖边。
倚石眠:靠着石头睡觉。
不解:不懂,不会。
栽松:种植松树,比喻附庸风雅。
陪玉勒:陪伴富贵人家,'玉勒'指华贵的马具,代指权贵。
惟能:只能。
引水:引导水流。
种金莲:种植莲花,象征佛教的清净。
白云乍可:白云偶尔,刚刚好可以。
来青嶂:来到青山之上,'青嶂'指青山。
明月难教下碧天:难以使明月从蔚蓝的天空降下,比喻愿望难以实现。
城市:繁华的都市。
飞锡去:僧人携带锡杖云游四方,这里指离开。
恐妨:恐怕妨碍。
莺啭:黄莺啼鸣,声音婉转动听。
翠楼前:翠绿楼宇之前,代指繁华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表达了僧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他与山石林泉的亲密融合。"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则展示了僧人的淡泊名利,只愿以简单的方式享受大自然,不追求物质的精美。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描绘了一幅山中白云与明月交织的画面,表达了僧人对超然物外之境的向往。而"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则透露出僧人对于尘世喧嚣的排斥,以及他不愿打扰那边安静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山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语言简朴而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法修行之美好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看待。

收录诗词(1)

韬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僧。穆宗时结茅杭州灵隐寺西峰巢枸坞。刺史白居易重其道,题其堂曰法安。居易尝具馔饭之,邀以诗,亦以诗报之,不赴

  • 籍贯:

相关古诗词

闻侯方儿来寇

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

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听独杵捣衣

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

向月怜孤影,承风送迥音。

疑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

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与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

驭风过阆苑,控鹤下瀛洲。

欲采三芝秀,先从千仞游。

驾凤吟虚管,乘槎泛浅流。

颓龄一已驻,方验大椿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冬日普光寺卧疾值雪简诸旧游

卧疴苦留滞,辟户望遥天。

寒云舒复卷,落雪断还连。

凝华照书阁,飞素涴琴弦。

回飘洛神赋,皎映齐纨篇。

萦阶如鹤舞,拂树似花鲜。

徒赏丰年瑞,沈忧终自怜。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