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二)

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鞅。

心空饱新得,境熟梦馀想。

江鸥渐驯集,蜑叟已还往。

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

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

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困倦的猿猴已经离开树林,疲惫的马匹刚刚卸下挽具。
心灵得到清空,新鲜的感受充盈其中,熟悉的环境梦境残留想象。
江上的鸥鸟渐渐习惯聚集,渔夫们来来往往。
南边的池塘绿藻丛生,北山的紫笋正在生长。
即使提壶饮酒,也不过是浅尝辄止,美好的言辞时常涌现。
春天的江面有美妙的诗句,我在醉意中沉溺于这广阔的世界。

注释

穷猿:困倦的猿猴。
投林:离开树林。
疲马:疲惫的马。
初解鞅:刚刚卸下挽具。
心空:心灵清空。
饱新得:新鲜感受。
境熟:环境熟悉。
梦馀想:梦境残留的想象。
江鸥:江上的鸥鸟。
渐驯集:渐渐聚集。
蜑叟:渔夫。
还往:来来往往。
南池:南边的池塘。
绿钱:绿藻。
北岭:北山。
紫笋:紫笋。
提壶:提着酒壶。
岂解饮:怎能真正饮酒。
好语:美好的言辞。
时见广:时常涌现。
春江:春天的江面。
渺莽:广阔无垠。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自在与满足。开篇“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鞍”两句描绘了一种归隐自然的景象,猿投林、马解鞍,传达出一种放下重担、回归自然的意境。

“心空饱新得,境熟梦馀想”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平和,以及对周遭环境逐渐熟悉并产生美好记忆。这里的心空饱新得,是指内心的充实和新的开始,而境熟梦馀想,则是说对生活环境越来越了解,对过去美好的时光有所回味。

“江鸥渐驯集,蜑叟已还往”两句,江鸥即江边的鸟类,渐驯则是逐渐变得温顺,蜑叟可能指的是小虫或小动物,这里描述了自然界生物和谐相处的画面。

“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两句描绘了南边水塘中莲藕生长,北边山岭上竹子郁郁葱葱的景象。这里的绿钱和紫笋都是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形容,生动传神。

“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则是说诗人手持酒壶,不必急于饮用,因为美好的言辞随时都能享受到。这里强调了生活中的慢节奏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最后,“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江边感受到了许多美好的诗意,自己也沉浸其中而忘返。这里的“佳句”不仅指文学上的佳作,也包含了自然界中美妙的情景和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生活之乐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三)

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

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

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四)

老人八十馀,不识城市娱。

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

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馀。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形式: 古风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五)

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

不逢商山翁,见此野老足。

愿同荔支社,长作鸡黍局。

教我同光尘,月固不胜烛。

霜飙散氛祲,廓然似朝旭。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六)

昔我在广陵,怅望柴桑陌。

长吟《饮酒》诗,颇获一笑适。

当时已放浪,朝坐夕不夕。

矧今长闲人,一劫展过隙。

江山互隐见,出没为我役。

斜川追渊明,东皋友王绩。

诗成竟何为,六博本无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