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深山的僧人形象,他选择远离尘嚣,过着简朴的生活。"一住深山便学呆",表现了他沉浸于山林生活的宁静与专注,仿佛外界的纷扰对他影响不大,甚至显得有些超然物外。"通身有口也难开",则暗示他沉默寡言,更倾向于内心的修行而非世俗的交流。
"著衣吃饭成多事,啸月吟风自少才",诗人以日常生活琐事和自然为伴,认为这些平凡之事已足够,无需过多才华去追求外在的赞誉。"啸月吟风",既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流露出淡泊名利的禅意。
"扫地每嫌黄叶落,闭门常怕白云来",进一步刻画出他对清静环境的珍视,连落叶飘落都让他感到不悦,生怕打扰到这份难得的清净。而"白云来"象征着俗世的侵扰,他选择避开。
最后两句"惟将小境勤磨拭,不肯轻轻受点埃",表达了诗人坚守内心纯净的决心,即使面对微小的尘埃,也要悉心维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保持那份高洁的人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心灵净化的执着追求,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