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少年时至衰老行

忆昔少年时,驰逐好名晨。

结友多贵门,出入富儿邻。

绮罗艳华风,车马自扬尘。

歌唱青齐女,弹筝燕赵人。

好酒多芳气,肴味厌时新。

今日每想念,此事邈无因。

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回想年少的时候,热衷于名声与早起奔忙。
结交的朋友多为权贵之家,往来于富贵人家的邻旁。
穿着华丽的丝绸罗衣,尽显奢华之风,车马行过尘土飞扬。
歌唱的是青齐之地的女子,弹筝的是燕赵的佳人。
喜好醇香的美酒,菜肴口味追求时新的风尚。
如今每每回想这些,那些往事已遥不可及,没有了缘由。
告诉后来的年轻人,享受快乐应当趁着青春时光。

注释

忆昔:回想过去。
少年时:年轻的时候。
驰逐:热衷追求。
好名晨:喜欢名声与清晨的忙碌。
结友:结交朋友。
多贵门:大多是富贵人家。
出入:来往。
富儿邻:富家子弟的邻居。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这里指华美的衣服。
艳华风:展示出奢华的风气。
车马:代指出行的排场。
自扬尘:形容车马行驶扬起尘土,显示气势。
歌唱:歌咏。
青齐女:来自青州和齐州的女子,泛指美女。
弹筝:弹奏古筝。
燕赵人:燕国和赵国的人,这里泛指北方的才艺之人。
好酒:喜爱的酒。
多芳气:香气浓郁。
肴味:菜肴的味道。
厌时新:追求时下新鲜的口味。
今日:现在。
每想念:常常回想。
此事:那些事。
邈无因:遥远而没有缘由。
寄语:转告,告诉。
后生子:年轻人。
作乐:享受快乐。
当及春:应当趁着青春时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青春时代的回忆和反思。诗中“忆昔少年时,驰逐好名晨”两句表达了年轻时期为了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碌的情景。“结友多贵门,出入富儿邻”则写出了当时交游豪门、享受富裕生活的场景。

“绮罗艳华风,车马自扬尘。歌唱青齐女,弹筝燕赵人。”这一段通过对服饰和音乐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奢侈与繁华,以及对异域文化的向往和欣赏。

“好酒多芳气,肴味厌时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酒佳肴的享受,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过度奢靡生活的厌倦感。

“今日每想念,此事邈无因。”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对过去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怀念,但这种情感似乎也变得遥不可及,没有具体的原因,只是时间带走了一切。

最后,“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诗人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向年轻一代传达着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青春的缅怀,也是一种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易逝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形式: 古风

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韝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徵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代北风凉行

北风凉。雨雪雱。京洛女儿多严妆。

遥艳帷中自悲伤。沉吟不语若有忘。

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虑年至。

虑颜衰。情易复。恨难追。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