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氏妹

昔来高邮居,我始得朱子。

从容谈笑间,已足见奇伟。

行寻城阴田,坐钓渠下沚。

归来同食眠,左右皆图史。

入视尔诸幼,欢言亦多祉。

当时独张倩,远在庐山趾。

沈君未言昏,名已习吾耳。

安知十年来,乖隔非愿始。

相逢辄念远,悲吒多于喜。

今兹岂人力,所念皆聚此。

诸甥昔未有,满眼秀而美。

低徊吾亲侧,亦足慰劳止。

嗟予迫时恩,一传日千里。

尔舟亦已戒,五两翩然起。

萧萧东南县,望尔何时已。

空知梦为鱼,逆上西安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寄朱氏妹》。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谊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昔来高邮居,我始得朱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高邮居住期间结识了朱氏一家,特别是朱子的友情给予了他深刻的印象。"从容谈笑间,已足见奇伟。" 描述的是与朱子相处时的和谐气氛,以及对对方品格的赞赏。

接下来的几句 "行寻城阴田,坐钓渠下沚。归来同食眠,左右皆图史。" 展现了诗人与朱氏妹在一起的生活片段,从田野的劳作到安静的夜晚,都伴随着书卷,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充实的生活状态。

"入视尔诸幼,欢言亦多祉。" 这里诗人转向对朱氏妹及其家族的关怀和祝福,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美好愿景。

随后几句 "当时独张倩,远在庐山趾。沈君未言昏,名已习吾耳。" 提及了其他友人或知己,他们或许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与诗人共同享受这宁静的生活,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已经深入诗人的心中。

"安知十年来,乖隔非愿始。相逢辄念远,悲吒多于喜。" 这段话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尽管彼此都有各自的生活轨迹,但心中对于过去美好的时光依然怀念。

"今兹岂人力,所念皆聚此。诸甥昔未有,满眼秀而美。低徊吾亲侧,亦足慰劳止。" 诗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但同时也庆幸当前能够与朱氏妹及其家族共度时光,这份亲情之美已经足以安抚他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最后几句 "嗟予迫时恩,一传日千里。尔舟亦已戒,五两翩然起。萧萧东南县,望尔何时已。空知梦为鱼,逆上西安水。" 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以及希望能够早日团聚的愿望。这里的“迫时恩”指的是诗人对于朱氏妹及其家族的深情厚谊,而“尔舟亦已戒,五两翩然起”则是说诗人即将启程回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一种淡泊而又不失温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朱昌叔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形式: 古风

寄吴氏女子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愿怀,孰如汝所丁。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实,瀰漫争沟泾。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舲。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坰。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形式: 古风

寄吴冲卿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与君语承华,念此非不夙。

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

当官拙自计,易用忤流俗。

穷年走区区,得谤大于屋。

归来污省舍,又继故人躅。

相逢祇数步,吏桉常填目。

切嗟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孤危失所助,把卷常恨独。

虚名终自误,谬恩何见蹙。

清明有冲卿,奥美如晦叔。

时谓当选升,屈指尚五六。

揆才最不称,饕宠宁无恧。

殷勤故人书,纸尾又见勖。

君虽好德言,我自望忠告。

易称动不括,传论大明服。

进为非成材,罪恐不容赎。

岁残东风生,陕树尘翳曲。

何缘一杯酒,谈笑相追逐。

形式: 古风

寄李士宁先生

楼台高耸间晴霞,松桧阴森夹柳斜。

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

自嗟不及门前水,流到先生云外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