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其四)

凌晨迎请倍精诚,亲敬鲜花异处清。

罗汉攀枝呈梵相,岩僧倚树现真形。

神幡双出红霞动,宝塔全开白气生。

都为王心标意切,满空盈月瑞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清晨迎接时分特别虔诚,献上鲜花表达敬意在静谧之地。
罗汉攀附树枝显现出神圣姿态,山岩上的僧人倚树显现真实形象。
神幡随风飘动,两面鲜红如霞,宝塔全部打开,白气缭绕而生。
这一切都是为了国王心意深切的标志,满天月光明亮,吉祥的征兆清晰可见。

注释

凌晨:清晨。
迎请:迎接。
倍精诚:特别虔诚。
亲敬:献上。
鲜花:鲜花。
异处清:静谧之地。
罗汉:佛教中的修行者。
攀枝:攀附树枝。
梵相:神圣的姿态。
岩僧:山岩上的僧人。
真形:真实形象。
神幡: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旗帜。
双出:两面。
红霞:鲜红如霞。
宝塔:佛塔。
白气:白气。
王心:国王的心意。
标意切:深切的标志。
满空盈月:满天月光。
瑞分明:吉祥明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延寿所作,名为《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其四)。通过这短暂而精妙的五言绝句,我们可以窥见到诗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虔诚与敬畏之情,以及对佛教仪式细节的描绘。

首句“凌晨迎请倍精诚”表达了早晨时分,诗人以极为真挚的心情去迎接某种精神或宗教仪式的开始。这里的“请”字显示了一种恭敬的态度,而“倍”字则强调了这种心情的加倍。

接着,“亲敬鲜花异处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佛理之纯净的崇尚。鲜花不仅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也代表着清新脱俗的境界。

“罗汉攀枝呈梵相,岩僧倚树现真形”则具体描绘了仪式中的景象。罗汉,即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以其智慧和德性而著称,他们在此被描写为攀援花枝,展现出如同梵天般的庄严相貌。而“岩僧倚树”则是对隐居山林之僧人的描绘,他们依靠着树木,以其自然无伪的姿态展示出他们内在的真实本性。

“神幡双出红霞动,宝塔全开白气生”这两句,则是在描述仪式中所使用的一些物品和现象。神幡可能是用来庄饰或标志某种宗教意义的旗帜,而其双双飘扬在空中,与红色的云霞相互辉映,显得异常庄严。而宝塔则被描写为完全打开,释放出白色的气息,这些元素都渲染出一种神圣而又宁静的氛围。

最后,“都为王心标意切,满空盈月瑞分明”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面所蕴含深义的理解和赞美。这里的“王心”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至高无上之理或是某位尊者的心愿,而“标意切”则表示这种心愿或意义被清晰地体现了出来。而最后,“满空盈月瑞分明”则将整个场景与夜晚中圆月相结合,暗示了一种普遍而深远的吉祥与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描绘,展现出了佛教仪式的庄严、神秘以及它所传递出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对于这些场景和象征所持有的深切敬意与个人情感。

收录诗词(95)

释延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其五)

幡花宝盖满清川,祈祷迎来圣半千。

莫道圣缘无影响,须知嘉会有因缘。

空中长似闻天乐,岩畔尝疑有地仙。

何必更寻兜率去,重重灵应事昭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其六)

登云步岭涉烟程,好景随心次第生。

圣者已符祥瑞事,地灵全副祷祈情。

洞深重叠拖云湿,滩浅潺湲漱水清。

愿满事圆归去路,便风相送片帆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磻溪怀古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

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

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凉雨一章

习习凉风,泠泠浮飙。君子乐胥,于其宾僚。

有女斯夭,式歌且谣。

欲言终宥,惟以招邀,于胥乐兮。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