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成位置绝形容,何处移来卓笔峰?
雉堞西城连北郭,楼台暮鼓及晨钟。
月摇水面流金粟,雨过山腰界玉龙。
柳外凭高穷目望,梅塘帆影更重重。
这首诗描绘了东皋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交融。首联“天成位置绝形容,何处移来卓笔峰?”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东皋的地理位置独特,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难以用言语形容其美。接着,“雉堞西城连北郭,楼台暮鼓及晨钟”两句,通过描绘城墙和楼台在日暮时分响起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月摇水面流金粟,雨过山腰界玉龙”则将视角转向夜晚与雨后的山景,月光下的水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如同细碎的金粟在流淌;雨后山间的云雾缭绕,宛如玉龙盘旋,景象既神秘又壮观。最后,“柳外凭高穷目望,梅塘帆影更重重”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不仅能看到岸边的柳树和远处的梅塘,还能见到水面上的船帆,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东皋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清末文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与追求。
不详
春光到处滞游人,自入桃源莫问津。
柳绿风微萦彩袂,花茵香软蹴轻尘。
虹桥宛转随波折,翠黛空蒙作意新。
胜地天开看不厌,愿分鱼鸟画中身。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
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
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古今几纪载,半讫余已图。
当时两官书,将恐供樵苏。
何况正史外,百杂如散珠。
一阁此贯穿,上下缥缃俱。
我来耳目眩,譬海泛一壶。
尝闻莲华藏,亦假轮藏扶。
熏染即其缘,经言岂欺吾?
月起鸡鸣后,灯寒水店开。
舟人方睡好,客子只行催。
有约春前到,何心岁暮来。
七星桥隐隐,望断读书台。
南沙古来县,烟火属承平。
湖水西浮嶂,江潮北过城。
荒祠虞仲迹,废巷子游名。
只有仙人石,年年春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