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汲古阁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

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

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古今几纪载,半讫余已图。

当时两官书,将恐供樵苏。

何况正史外,百杂如散珠。

一阁此贯穿,上下缥缃俱。

我来耳目眩,譬海泛一壶。

尝闻莲华藏,亦假轮藏扶。

熏染即其缘,经言岂欺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题汲古阁》由清代诗人顾梦麟创作,通过诗中对“汲古阁”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承的深思。

诗中首先以“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开篇,形象地描述了古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失真,如同书籍被蛀虫侵蚀,多次传抄后内容可能变得模糊不清。接着,“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表达了对文献整理与校勘的必要性,认为如果没有正确的校订和删改,可能会导致历史记载的混乱与失真。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指出应该以宋代的文献为参考,纠正错误,寻找并排除谬误。然而,“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也反映了在文献整理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对正确版本产生怀疑,甚至误解。

“古今几纪载,半讫余已图”,感叹历史记载的繁复与复杂,即使经过了无数的记录与整理,仍然难以完全准确地反映历史真相。接下来,“当时两官书,将恐供樵苏”,提到古代官方文献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存在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这些文献或许只能用于日常生活的简单需求。

最后,“一阁此贯穿,上下缥缃俱”,表达了对“汲古阁”这样一个集中整理与保存古代文献场所的赞美,认为它能够系统地收集和展示古代书籍,使得上下几千年的知识得以连贯呈现。而“我来耳目眩,譬海泛一壶”,则以个人的感受,比喻自己仿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漂浮,面对如此丰富的文献感到眼花缭乱。

“尝闻莲华藏,亦假轮藏扶”,引用佛教中的概念,进一步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积累与传承。而“熏染即其缘,经言岂欺吾?”则表达了对知识与道德修养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可以达到内心的纯净与智慧的提升,不会欺骗自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承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对知识与智慧追求的执着精神。

收录诗词(1)

顾梦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昆湖访毛子晋

月起鸡鸣后,灯寒水店开。

舟人方睡好,客子只行催。

有约春前到,何心岁暮来。

七星桥隐隐,望断读书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登虞山城楼

南沙古来县,烟火属承平。

湖水西浮嶂,江潮北过城。

荒祠虞仲迹,废巷子游名。

只有仙人石,年年春草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虞山绝顶茶

从来尘外物,每向静中生。

味胜真堪惜,风高莫敢名。

睡魔偏合破,羽翼自然成。

七碗香盈颊,应知减酒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凤基秋月

月出中秋好,轩居适对之。

水光长似接,壁影迭为岐。

但以三宵约,殊难两地移。

湖山分胜事,把酒问何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