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马歌

君不见武皇逸志凌九垓,追风蹑影思龙媒。

鲁班门外立铜马,天厩万匹皆尘埃。

又不见伏波将军破交贼,归来殿前献马式。

据鞍习气殊未衰,想见老子真矍铄。

两京翻覆知几秋,只有山河供客愁。

孤烟落日蚕丛国,出此神物于荒丘。

千年黄壤谁作主,犹把归心泣风雨。

但恐一朝去无踪,有似丰城宝剑化双龙。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可曾看见汉武帝豪情盖世,志向超越九重天界,追求风驰电掣的龙驹。
鲁班门前的铜马如今静立,当年天子的万千骏马都已蒙尘。
再看伏波将军击败叛贼,凯旋时在宫殿前献上战马的雕像。
他骑马的风采依旧不减当年,仿佛能见到老将的矍铄英姿。
两京的兴衰变换历经了多少个春秋,只剩下山河陪伴着游子的忧愁。
孤零零的炊烟和夕阳下,古老的蜀地,竟在此荒丘中孕育出神奇之物。
千年黄土之下,谁是主宰?它在风雨中哭泣,渴望回归的心愿。
只恐某一日消失无踪,就像丰城宝剑化为两条飞龙般神秘失踪。

注释

逸志:超凡的志向。
九垓:九重天界。
追风:形容速度极快。
龙媒:指骏马。
伏波将军:指东汉名将马援。
献马式:献上马匹的雕像以示功绩。
据鞍:骑在马鞍上。
矍铄:形容老人精神焕发。
两京:指长安和洛阳。
孤烟:孤独的炊烟。
蚕丛国:古代蜀国的别称。
黄壤:泛指黄土地。
丰城宝剑:传说中的宝剑,后化为双龙。

鉴赏

这首诗名为《铜马歌》,创作于宋代,由王灼所著。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

诗的开篇“君不见武皇逸志凌九垓,追风蹑影思龙媒”两句,描绘了一位帝王(即武皇)雄伟气概,他的志向远大,似乎能够追逐风和光影,寻找传说中的神马。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帝王形象的塑造,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紧接着,“鲁班门外立铜马,天厩万匹皆尘埃”两句,则是对历史上的伟大建筑和辉煌成就的描绘。这里提到的“铜马”,可能象征着历史上的某种标志性建筑或艺术品,而“天厩万匹皆尘埃”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一切繁华都归于尘土。

中间部分“又不见伏波将军破交贼,归来殿前献马式。据鞍习气殊未衰,想见老子真矍铄”,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另一位英雄人物——伏波将军,他的英勇事迹和对国家的忠诚,也是诗人所向往的。

最后两句“孤烟落日蚕丛国,出此神物于荒丘。千年黄壤谁作主,犹把归心泣风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无力和悲凉。在这里,“孤烟落日”、“荒丘”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空旷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逝去时代的无限留恋和哀愁。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云灵观

兹山虽特起,远窥殊未豪。

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

大江分一线,众峰环千遭。

溪谷粗可辨,绿树皆蓬蒿。

羽衣何年来,钓取海上鳌。

盛衰伸臂顷,古屋风颾颾。

元和有遗刻,双旌挟时髦。

想见饮清旷,秀句含春醪。

万世同一兀,名字空嘈嘈。

吾其鍊仙骨,玉京摘蟠桃。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游灵泉呈性老

晓发云灵山,午憩灵泉山。

两山信有灵,相对各开颜。

阿师达磨孙,文字昔所删。

戏出香积供,怜我半生孱。

时维春物老,馀花见班班。

杜宇闹蒙密,胡蝶舞清闲。

大似师说法,奥路辟重关。

市区巧攘夺,日中谁先还。

请以一枝筇,从师两山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游空山

阅遍平川至山足,投鞭下马缘山腹。

古柏屹如苍龙起,绝磴盘作长蛇曲。

气力已惫意未歇,市声不到境尤肃。

款门径谒紫金像,邃殿苒苒来香馥。

褰衣却上清虚阁,丛林障我千里目。

嘉名大榜起何人,来者先自叹烦促。

时于缺罅见一一,烟江黛嶂堆青绿。

先人昔此断还往,三年学古忘幽独。

当时诗板今无在,只馀石刻记经轴。

拂尘再诵心欲折,世态万变流光速。

我方投迹随喧鬨,文字堆床未尽读。

山中宴坐亦所愿,那得宽闲继前躅。

留连两日同僧饭,更念重来几凉燠。

作诗强写无穷悲,天风为我号寒木。

形式: 古风

游樊氏阡分韵得事字

山深少车辙,雨馀多空翠。

不知穷秋中,草木乃尔媚。

隐君一抔土,诸子几掬泪。

盛年喜迈种,末路等幽閟。

村酒敢嫌浊,唤起吾渴睡。

勿听松风哀,姑对山月醉。

从今弃书册,独以醉为事。

不然持秃帚,净扫清凉寺。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