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五首(其三)

九月夜如年,幽房劳别梦。

不知别日远,夜夜犹相送。

玉床暗虫响,锦席寒泪冻。

明镜失旧人,空林误归凤。

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

一念皎皎时,幽襟非所用。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月的夜晚漫长似年,我在幽深的房间中做着离别的梦。
并未意识到分别的日子已远,每夜梦境依然相伴。
玉制的床榻上传来暗处的虫鸣,锦绣的床席上我泪水凝结成冰。
明亮的镜子中失去了旧日的人影,孤独的树林中误以为凤凰归来。
新的一年值得珍惜,书信中的字句也显得格外珍贵。
在明净思绪的瞬间,我心中的幽深情感并不适宜表达。

注释

九月:秋季的第九个月。
幽房:幽深的房间。
别梦:离别之梦。
别日:分别的日子。
犹:仍然。
玉床:装饰华丽的床。
暗虫:夜间活动的小虫。
锦席:锦绣的床席。
寒泪:寒冷中凝结的泪水。
明镜:明亮的镜子。
旧人:过去的爱人。
空林:寂静的森林。
归凤:归来之凤凰(比喻)。
新年:新的一年。
锦字:书信中的精美文字。
皎皎:明亮的样子。
幽襟:内心深处的情感。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夜思念之情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九月夜如年"一句,以长夜比喻时间的漫长,表达了诗人的无尽孤独和寂寞。"幽房劳别梦"则透露出诗人在深闺中频频做着离别之梦,梦境与现实交织,难以分辨。

"不知别日远,夜夜犹相送"表明诗人的思念如影随形,无论时间如何流转,都无法摆脱对亲人的思念。每一个夜晚都是在为离别的亲人送行。这种情感的强烈和深沉,显示了古人对于亲情之深厚。

"玉床暗虫响,锦席寒泪冻"则是具体描写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蟋蟀的鸣叫声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而诗人的眼泪因思念而止不住,最终凝结成冰,形象地表达了心中的痛楚。

"明镜失旧人,空林误归凤"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强化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镜中不再有当年的容颜,林中也不再有那只应归的凤凰(在这里可能指代亲人或故乡),进一步突出了时间流逝和离别带来的哀愁。

"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诗人提醒自己要珍惜新的时光,因为每一个字、每一段情感都弥足珍贵,这不仅是对时间的珍视,也是在强调与亲人的每一次沟通都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念皎皎时,幽襟非所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念,那些往日的情感虽然依旧如新,但现实中已经无法再用。这里的“幽襟”指的是深闺中的衣领,也暗示着心灵的隐秘角落,表明那些情感虽然仍在,却已无法施展。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梦境、虫鸣、泪水等元素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秋怀之情。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将离别之痛深化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秋怀五首(其四)

金气白日来,疏黄满河关。

平居乏愉悦,况复身险艰。

一忆故乡居,一望客人还。

两心四海中,谁不伤朱颜。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性命君由天,安得易其间。

休悲砌虫苦,此日无人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秋怀五首(其五)

龙荒变露色,燕雁南为客。

游子声影中,涕零念离析。

四时如车马,转此今与昔。

往叹在空中,存事委幽迹。

翩翩日敛照,朗朗月系夕。

物生春不留,年壮老还迫。

天机杳何为,长寿与松柏。

形式: 古风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

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

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

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

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

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惜无千金荅,愁思盈中肠。

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夜对月寄僧特

忆见特公赏秋处,凉溪看月清光寒。

今夕深溪又相映,特公何处共团圆。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