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黄摩西先生即题其遗稿(其四)

文字缘同骨肉深,频年湖海惯追寻。

掌中雷自惊凡耳,肘后方难治苦心。

十九寓言空领略,三千剑气久销沉。

寒斋夜对残檠坐,风雨寥寥爨下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庞树柏为悼念友人黄摩西而作,情感深沉,哀而不伤。首联“文字缘同骨肉深,频年湖海惯追寻”表达了诗人与黄摩西之间深厚的文字情谊,如同亲人一般,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两地相隔,都未曾忘怀对方,常常在文字的海洋中寻找彼此的踪迹。

颔联“掌中雷自惊凡耳,肘后方难治苦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黄摩西的才华比作掌中的雷声,震撼人心,却难以平息内心的痛苦。这里的“肘后方”可能是指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暗示黄摩西虽有济世之才,但面对内心的困扰,却无从下手治疗。

颈联“十九寓言空领略,三千剑气久销沉”中,“十九寓言”可能是指黄摩西曾创作或涉及的寓言作品,而“三千剑气”则可能象征其文笔锋利,如剑气般锐不可当。然而,这些辉煌成就似乎已成过去,寓言的智慧和剑气的锐利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逝。

尾联“寒斋夜对残檠坐,风雨寥寥爨下音”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寒斋中,面对着即将熄灭的油灯,听着窗外风雨交加的声音,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哀愁。这不仅是对黄摩西去世的哀悼,也是对自己失去挚友的深深悲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收录诗词(5)

庞树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纱.寒山寺题壁

几曲吴波晚棹移。冷风衰柳各依依。

林乌啼罢雁初飞。

虚阁残钟孤枕梦,乱山落月一船诗。

夜禅参到断肠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杂言

月落复出海,花残重逢春。

寂寂九泉下,终古无归人。

精力寄事物,血肉成沙尘。

元气还两大,辗转相弥纶。

上者作仙佛,下者称鬼神。

冰水本一物,厚薄几微分。

人心造意象,穷极终昏沦。

合眼即混沌,何必经风轮。

花月日以新,宇宙日以陈。

努力事忠孝,爱我现在身。

语言变文字,人物有定名。

名物物不知,人以名相争。

青史杂玉石,著作塞沧溟。

下愚矜显贵,上智谈神明。

坠地作裸虫,终比飞潜灵。

无名无其势,逃名亦非情。

百年尽人事,聊以遣吾形。

名实贵相副,最贱为虚声。

麟凤不适用,不见亦太平。

不如宝鸡犬,为世效吠鸣。

挥戈日不退,呵壁天不应。

当境不惮烦,事后悟前定。

何苦驱寸心,日与顽空竞。

自古才智人,半犯愚公病。

大力移高山,捷足走险径。

究之名分内,百为无一竟。

能行所无事,万象自退听。

追咎年少心,错铸书生命。

欲觅旧时颜,开奁问明镜。

形式: 古风

咏怀(其一)

以人配两戒,附会称三才。

帱载久寥廓,人死不复来。

善持一寸心,造化退受裁。

弹指论千古,斗室穷八垓。

动静别灵蠢,广隘遗宫骸。

达士论齐物,所见何卑哉。

形式: 古风

咏怀(其二)

安心在身中,无端凿以窍。

止水本不流,哀乐日相导。

人事万不齐,一瞬辄颠倒。

可知不可名,能望不能造。

仪行有昃晦,颜色岂常好。

少年太自苦,鵩鸟来相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