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翻译

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分别之后,你我承受着相同的凄凉痛楚。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是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折枝图样的彩色的罗裙。

注释

匀泪:拭泪。
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
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
不胜:承受不了。
清怨:凄清幽怨。
分:料想。
山枕:枕头。
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檀痕:浅红色的泪痕。
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涴:浸渍、染上。
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花样: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段深情而又凄美的重逢场景。"曲阑深处重相见",画面感十足,两人在曲折的栏杆深处再次相遇,情感复杂而深沉。"匀泪偎人颤",女子含泪依偎在对方怀中,身体微微颤抖,透露出离别后的伤感和对彼此的深深眷恋。

"凄凉别后两应同",表达了两人分别后的共同感受——孤独与哀愁,尤其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这份清冷的怨情更为强烈。"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进一步强调了月夜的寂寥和内心的痛苦。

"半生已分孤眠过",诗人感慨自己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夜晚,但此刻重逢,旧日的记忆涌上心头,"山枕檀痕涴",暗示着他们曾共度的时光和情感的痕迹。最后,"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诗人回忆起最令他心碎的事,就是当初女子那绘有折枝花样的罗裙,这细节既勾起了往昔的美好,又加重了此刻的离愁。

整体来看,纳兰性德的这首《虞美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