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就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使君怎么这么愚笨?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东方上千个骑马的人当中,我的夫婿在前列。凭什么识别我丈夫呢?他骑着一匹白马后边还有黑马跟随,马尾上系着青丝绦,黄澄澄的金饰装点着马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千千万万。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脸上微微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官员无数,都说我丈夫出色。”

注释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喜欢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倭堕,叠韵字。
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少年:古义(10-20岁)男。
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踟蹰:徘徊。
姝:美丽的女子。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凭什么。
从:使......跟随。
骊驹:纯黑色的马,泛指马。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
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宝剑,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鬑鬑:须发稀疏貌。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冉冉:走路缓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罗敷的女子,她不仅美丽,而且善于养蚕和采桑。她的形象生动,打扮得体面非凡,以至于路人见了她都会忘却自己的本分工作。使君对她也甚是倾心,但罗敷坚守自己的婚姻,不为权势所动摇。诗中还描写了罗敷的家庭背景,她的夫婿地位显赫,甚至拥有千馀骑的豪门气派。

诗歌通过对罗敷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德和独立性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物质文化。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是一篇颇具生活气息和审美价值的诗作。

收录诗词(106)

两汉乐府(汉)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怨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形式: 古风

时人为贡举语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黾。

形式: 古风

顺帝末京都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形式: 古风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我䋎。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