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海会寺

万杉堆青没山骨,云埋七峰时出没。

飞泉拂石泻哀湍,下有万古蛟龙窟。

藏头睡熟呼不起,地坼三年蝗蝻出。

千山脉理渍清甘,一罅涓涓流石液。

同游况与惠询辈,纳屐振衣何勃窣。

大门当前新筑道,跨水曲栏攲突兀。

舂鸣轣辘趁朝炊,水畎悬流机械发。

支筇对此自三叹,抱瓮老人长搰搰。

却坐幽堂忽浩歌,回首已失西山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会寺周边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复杂,以及寺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开篇“万杉堆青没山骨,云埋七峰时出没”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林的茂密与云雾的缭绕,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自然景象。接着“飞泉拂石泻哀湍,下有万古蛟龙窟”则通过瀑布的动态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深邃的氛围。

“藏头睡熟呼不起,地坼三年蝗蝻出”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接下来“千山脉理渍清甘,一罅涓涓流石液”则转向对水源的赞美,强调了自然之水的纯净与滋养。

“同游况与惠询辈,纳屐振衣何勃窣”描绘了与友人一同游览的情景,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大门当前新筑道,跨水曲栏攲突兀”则展示了寺内建筑的更新与维护,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舂鸣轣辘趁朝炊,水畎悬流机械发”通过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寺与周围社区的紧密联系,以及生活的节奏与秩序。“支筇对此自三叹,抱瓮老人长搰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老者的敬仰之情。

最后,“却坐幽堂忽浩歌,回首已失西山日”以歌声结束,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寺内生活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山谷寺

竺法暨华土,出传骨与书。

金仙屹不动,坐使四海趋。

山川第一胜,尽为佛者居。

葱葱灊之谷,蛟鸾互盘纡。

一为飞锡先,方士回云车。

顾盼榛楚地,翚檐涌层虚。

英灵护泉脉,饮此白足徒。

当年盖国众,莫挽碧眼胡。

传衣到三叶,此地滋焦枯。

异气生杰阁,宸奎动天枢。

神龙尽倾向,宝此明月珠。

三圣陟帝所,云章久宁渝。

馀沾及婆塞,岁复六七夫。

堂中老沙门,古态几皇胥。

定知黄龙窟,不着点额鱼。

门开两山峡,萃然七浮图。

沙步对石麓,溪流清且徐。

危甍隐深樾,间见碧与朱。

朝来雨脚断,云气尚卷舒。

悬知磴道滑,一水不复逾。

州家有造诣,上马及未晡。

形式: 古风

石牛洞

阳城山头遽如许,金华山中呼不去。

痴牛赤脚堕天河,共向空山饱烟雾。

阿瞒安知眇道士,丹井至今存故处。

琤淙万古穿石断,峡束奔流闹山坞。

嵬峨上郁千仞势,洞下坡陀无块土。

文公古句惊旧观,拂拭苍莓增媚妩。

亦欲磨崖放楚狂,扫迹政恐山神怒。

形式: 古风

望九华

卷帘坐对江南山,掠眼送青来亹亹。

云泉肺肠久厌饫,挂颊悠然聊复尔。

奇峰远澹忽四五,爽秀骎骎逼窗几。

平生九华盛名下,一见定知真是矣。

非关目力睹天奥,正觉群山如聚米。

好人好人有高韵,不独江州孟公子。

直缘佳处无仕径,落莫道边同苦李。

大是忘年耐久交,藜杖青鞋结终始。

形式: 古风

溪行叹

潾潾石间流,落落滩下石。

相因成悍崄,日夜更拒激。

化为百雷车,转入千丈碧。

推舟上磊砢,尽日不寻尺。

我行三伏中,正自涩如棘。

于时久不雨,阳炎剧炊炙。

溪流仅如线,但见沙渚赤。

逶迤呼蛇港,百步涉重碛。

迢迢神亭濑,奡荡无遗力。

此身诚不赀,此日良足惜。

胡为弃分阴,尽室寄艰阨。

长谣飞仙章,慷慨三叹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