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感怀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叶太叔所作。全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首句“多少忧欢总莫真”,开篇即道出人生的复杂情感,无论是忧愁还是欢乐,都难以做到纯粹无瑕,暗示了人生经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接着,“谁能蒿里试逃身”一句,以蒿里(古代传说中的幽冥之地)为喻,表达了对逃避现实的无奈和不可能性,强调了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
“自从瞩目江云歇,未必经心蒯剑贫。”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江云的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未必经心蒯剑贫”则表达了即使在物质贫乏中,心灵也能保持坚韧不屈的态度,强调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万里关河钧浩荡,千峰苍翠与嶙峋。”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壮阔之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广阔与复杂。万里关河的浩荡与千峰的苍翠与嶙峋,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
最后,“世间何事堪羞恨,最是低眉去向人。”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间种种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感慨,指出最为让人感到羞愧和愤恨的,往往是自己低头向他人求助或妥协的行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关系的微妙,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价值、尊严以及社会互动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情感、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