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首(其二)

多少忧欢总莫真,谁能蒿里试逃身。

自从瞩目江云歇,未必经心蒯剑贫。

万里关河钧浩荡,千峰苍翠与嶙峋。

世间何事堪羞恨,最是低眉去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怀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叶太叔所作。全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首句“多少忧欢总莫真”,开篇即道出人生的复杂情感,无论是忧愁还是欢乐,都难以做到纯粹无瑕,暗示了人生经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接着,“谁能蒿里试逃身”一句,以蒿里(古代传说中的幽冥之地)为喻,表达了对逃避现实的无奈和不可能性,强调了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

“自从瞩目江云歇,未必经心蒯剑贫。”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内心世界的思考。江云的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未必经心蒯剑贫”则表达了即使在物质贫乏中,心灵也能保持坚韧不屈的态度,强调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万里关河钧浩荡,千峰苍翠与嶙峋。”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壮阔之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广阔与复杂。万里关河的浩荡与千峰的苍翠与嶙峋,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

最后,“世间何事堪羞恨,最是低眉去向人。”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间种种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感慨,指出最为让人感到羞愧和愤恨的,往往是自己低头向他人求助或妥协的行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关系的微妙,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价值、尊严以及社会互动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情感、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1)

叶太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怀三首(其三)

马蹄何必踏京尘,但得烟霞好结邻。

门外岂宜停皂盖,鸥边绝称戴纶巾。

齿牙昔日空相借,面目多年只受嗔。

可有千秋在岩谷,不因避世漫藏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漫想二首(其一)

生逢熙代是何人,得见文章礼乐新。

万国衣冠来玉帛,九天雨露遍沉沦。

风恬大海鱼龙戏,日暖平郊草木春。

我亦今朝思鼓腹,梦中倘作太平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漫想二首(其二)

书生何事漫销魂,极目萧条莫可论。

几处渔歌沈白日,千家灯火隐黄昏。

身衰难泛沧波去,囊尽犹怜破壁存。

传道圣明更美政,不胜踊跃俯乾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时事

少时每得度春风,三十年来事不同。

重利尽归苍徼外,良家多在绿林中。

鲜肥此日称奢俗,机杼何人号女红。

昨夜分明逢地震,谁将消息达宸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