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复新。

旋添青草冢,更有白头人。

岁暮容将老,雪晴山欲春。

行行车与马,不尽洛阳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人间世事如浮云般变幻,历经千万次依旧不断更新。
坟茔上不断增添青草,世间又有白发人增添新愁。
年岁将尽,容颜渐显老态,雪后天晴,山色仿佛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洛阳城中的尘埃似乎永无止境。

注释

浮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
浮云:比喻变化不定的事物。
千回:无数次,比喻频繁。
故复新:不断地重复又更新。
旋添:迅速增加。
青草冢:长满青草的坟墓,象征死亡与时间流逝。
更:更加,此处指不断地。
白头人:老年人,头发已白。
岁暮:年终,比喻人生晚年。
容将老:容貌渐渐衰老。
雪晴:雪后放晴。
山欲春:山峦好似期盼春天的到来,寓意生机与希望。
行行:连续不断,形容多。
车与马:代指来往的车辆与行人,象征繁华与忙碌。
不尽:无穷无尽。
洛阳尘:洛阳城中的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与繁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感慨。"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复新"两句表达了世界如同浮动的云朵,不断变化,但又在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过程,带有一种宿命论的哲思。

"旋添青草冢,更有白头人"则是对生命短暂和历史长河的感慨。古代墓葬常被野草所覆盖,这里用“旋添”二字形容时间流逝,草木丛生,而人却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老年,白发如雪。

"岁暮容将老,雪晴山欲春"写出了诗人面对岁月的无奈和对自然界中春意初生的感受。岁末时分,人的容颜也随之衰老,而天气清朗后的积雪即将融化,大地即将复苏。

最后两句"行行车与马,不尽洛阳尘"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对旅行、探索和生活的热情,即便是在繁华如洛阳城中,也无法满足他对外界的好奇心。"不尽洛阳尘"暗示了无论如何,都无法穷尽这座城市所带来的种种故事和尘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49)

于武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 籍贯:会昌时

相关古诗词

送客东归

一听游子歌,秋计觉蹉跎。

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

共惊年已暮,俱向客中多。

又驾征轮去,东归事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酂县董明府之任

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宿友生林居因怀贾区

绕屋树森森,多栖紫阁禽。

暂过当永夜,微得话前心。

入楚行应远,经湘恨必深。

那堪对寒烛,更赋别离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友人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

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

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